漫步在吴村镇河源村,随处可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庄整洁,村民安居乐业。这幅和谐画卷,是吴村镇河源村党支部书记王渊华带领村民苦干巧干、艰苦奋斗的结晶。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她一心一意扎根农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体验温暖。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她用行动践行一心为民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从工厂女工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华丽变身
2009年,还在广丰卷烟厂做质检员的王渊华,从家里人口中得知老家吴村镇正招聘村计生专干,一听到这个消息,王渊华便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试试,如果成功了,她便能回到老家工作,也能更好地照顾父母。下定决心的她辞去了手头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经历笔试、面试的重重考验,她如愿以偿成为了村里上的一名计生专干。
刚改行的王渊华接手计生工作时,不仅业务不熟悉,连村里的群众都不认识,抓计生工作一头雾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加之性格内秀、脸皮薄,和村里群众还没说上几句话,脸就红了,更甭提做群众工作了。面对每天来办事的群众,她迷茫过、痛苦过、动摇过、后悔过,但一向不服输、不认怂的王渊华坚强的挺过来了。经历了5年的锻炼,王渊华从一个内秀的“计生门外汉”,转变成一个既懂政策,又会做群众工作、更能把政策落实到位的“计生行家”。凭借这份担当与实干,10年时间,她从一名计生专干到村妇女主任,再到村主任,2020年6月,她又被组织任命担任河源村党支部书记。身份在不断转变,而她“踏踏实实为村民办实事干好事”的初心始终不变。
“以心换心,用心一定能打动人”
“我现在能住进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王支书一直以来的的帮助。”谈起现在幸福的生活,他说之前都不敢想像。现年49岁的应道清之前一直常年在外,居无定所,由于身患癫痫,随时有发病的可能,他想找一份工作难上加难,只能是时不时做点零时工。而每次回到老家,由于房子年久失修,不能住人,只好暂住在兄弟姐妹家。2019年,应道清在王渊华和村干部的帮助下,依靠扶贫政策,实施了危房改造,生活步上了正轨,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像应道清这样的河源村脱贫攻坚的收益者,村里有40户。近年来,主要通过教育扶贫、安居扶贫、产业扶贫等政策,借力我区马家柚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共植“致富树”,拓宽“致富路”产业扶贫专项活动,为全村贫困户种植马家柚树苗,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做群众的“贴心人”
河源村是我区黑滑石集中产地,出村主干道被大吨位卡车长期碾压,面目全非。看着破烂不堪的进村路和年久失修的村内老路,王渊华的心里就一直牵挂着——一定要把路修好。修路,这也是村民最渴望、最期盼的事。2019年,经过实地走访,在与村“两委”班子反复研究商议后,她主动汇报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积极联系施工队,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在大伙儿齐心协力的配合下,修复道路4.6公里,修理路灯100多盏,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最大阻碍。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多办几件打基础、利长远、顺民心的实事好事。”近年来,河源村通过加强道路硬化、村屯绿化、街道亮化建设,大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路修好了,环境美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上去了,村民的荣誉感和幸福感洋溢在脸上。
“成为政协委员后,我更明白了扑下身子干事,深入基层履职的重要意义。”常怀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从村党支部书记到政协委员,身份虽然不一样但责任不变,王渊华始终心系农村,长期关注乡村道路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致力改善提升农村居住环境,用实干、担当做好群众身边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