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广东南海县人,光绪进士,为清末戊戌变法领袖者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一度时间性情极度悒郁似有出世之想。康有为遂在上海新安寺的公馆隐居,期间,有“茅山道士”慕名登门拜访,为道家圣地茅山所吸引,便有意为自己寻找栖一块息隐居之地。到茅山后,他果然被这里的风景所迷住。
1913年他的母亲逝于香港。康有为对风水本来极为迷信,因此,对母亲坟地的选择非常重视。先是拟葬于杭州,后来经过多处比较,最后决定迁葬于茅山。康有为来到茅山后,住在乾元观。他让人在相中的穴位处深挖,然后将小麦埋入,经过一段时间,挖出小麦,检查是否霉烂,如果小麦霉烂,此处就不能入选;如果小麦粒粒不腐,这里才可作坟地。他在茅山前后选了好多处都不满意。最后,在白云观西北面的青龙山脚下,他认为那里是块“龙吸珠”宝地,于是决定在这里为母亲建造坟墓。
康母安葬之日,康有为举办了多日祈祷活动,茅山道士还特地做了几天道场。当地士绅、权贵还前往吊唁,送礼品,赠钱财。
康有为对这块墓地极为满意,曾有“吾生数十年,所得只有此一地”之语。康有为为母亲迁葬后,还曾在茅山白云观为母守墓三年。后来,他还把其三姨太安葬在茅山东麓西旸境内,又将其胞弟康广仁安葬在茅山之西的浮山北麓。
1916年,康有为在上海做过60岁生日后又来到茅山,并在其母坟签立了一块碑,石碑上详细记载了康有为的家世情况及康母一生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的经过。此碑现珍藏于元符万宁宫内的勉斋道院里。康有为在茅山期间,曾为各宫观及附近村舍留下大量墨宝真迹。在勉斋道院内还有一块碑刻,为康有为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四月所书,上刻“众妙”二字,每字大约一米见方,字迹清楚,后列姓名及时间,具有一定的石刻艺术与书法价值,属茅山历史文物。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