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产业迎来爆发期央企参与PPP项目面临两大风险我国城市轨交建设将在“十三五”末迎来高峰行业动态攀钢五年间获专利授权2896项中国制造超大型集装箱船“中远海运室女座”号命名交付新日铁住金美国冷镦钢线材厂商业化生产承钢成为国内规模最大 农机具生产企业主要供应商包钢高速钢轨供货新通高铁南钢英国研究院正式签约 4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加快杠杆率持续降低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建成投产韩国正式开启LNG动力船时代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34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6-05

相关行业

中国储能产业迎来爆发期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据信息资源网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今年有望成为中国储能产业爆发的“元年”,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7.4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2万亿千瓦时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要加快先进储能技术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先进储能技术应用,建立健全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切实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消纳清洁能源的能力。

专家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储能应用领域更加明晰,储能项目的规划量大增,储能市场的爆发点已经点燃,未来能源革命、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都将为储能产业创造极大市场商机。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储能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已经投运储能项目累计32.8GW(吉瓦),同比增长5.2%,新增投运项目装机规模217.9M W(兆瓦)。

储能产业正在迎来“拐点”

去年,国家5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储能在电力调频领域、在工商业用户侧应用中,已经具备了初步赢利的可能”。

专家表示,在国内,储能在西北的新能源并网与多能互补市场、华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工商业储能市场、边远哨所以及微电网市场正迎来全面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大规模储能系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有的储能系统是单一电网调峰,有的储能系统是调峰、调频、调压等多重应用场景的结合。

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今年内计划建成大连100M W/400M W h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辽宁绥中电厂24M W/12M W h火电机组联合调频储能、大连30M W/ 120M W h网源友好型风电场储能、江苏金坛压缩空气储能等项目。并研究推进100M 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和100M W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专家介绍,在国际方面,英国、美国、韩国、德国调频市场、东南亚及非洲微电网市场,日本用户侧市场、澳大利亚及欧美户用储能市场正不断延伸,更多细分市场如岸电改造、分布式光伏加储能、综合能源服务、工业节能、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应急电源等领域不断涌现储能商机。

对此,美国专家表示,美国的能源市场一直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尤其是像风电和光伏发电。

截至去年4月,美国有24.2GW的储能装机,差不多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市场份额,预计美国储能市场从2013年到2023年之间会经历15倍增长。随着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美国储能市场会有更快速发展,新能源储能项目也将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建议制定发展路线图

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储能产业的发展还在面临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专家表示,国内储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中度不高、基础研发与核心技术投入不足、成本优势与产业政策落地细则不明朗,这既需要优质企业能够做好前瞻布局,也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发展储能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以及发展路径也许跟欧美国家不一样,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体制改革推进的前景和速度是不确定的。

为此,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提出四大建议。第一,将储能充分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制订国家层面的储能产业发展战略及实施路线图。

相关人士解释,需要建立和完善储能服务发展直接关联制度条件,包括清晰的发展目标、持续的可再生能源激励计划、构建储能标准体系、储能采购激励措施。

其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独立的储能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建立健全储能产业专业标准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突破制约储能产业推广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等关键问题,加大鼓励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大力推广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用户侧储能、微电网、智慧能源、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等方向的跨领域应用,推动储能智能装备制造业稳定发展。

再者,完善政府支持和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动我国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试点,进一步充分积累运行经验与云储能大数据建设,逐步抢占全球储能技术应用领域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表示,建议国家能把“产学研用”结合起来建立利益共同体,相互共享,共同致力于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环境,并加强对储能技术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