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菊 查敏飞文/图
故事概要:
人称“小诸葛”的曹毅,面对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已经多次转岗,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主动拥抱变化,每到一个新岗位都能出几个“金点子”,创新已经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提起宝钢发展特钢区域管理部特冶作业部钛制备作业区乙班组长曹毅,大伙都会竖起姆指给他一个大大的赞:“‘小诸葛’脑子活络,无论到哪个岗位都有新招!”
巧锻最后一支钢
2016年初,曹毅从管理部棒三作业部转岗至锻造作业部锻造作业区,从班组长转换为党小组长,肩负起特殊的使命———在老锻钢最后生产的半年里,辅佐作业长带动作业区全体员工站好最后一班“岗”、锻好最后一支钢。
刚到锻造作业区不久,老锻钢产线即承接了甲方44炉Ni Cr 20Ti Al、1Cr 12M o成品的加工任务,按合同要求必须在1个月内交货。时间紧、任务急、产量高,加上苛刻的成品尺寸质量要求,稍有疏忽极易造成质量问题。按照以往的生产操作方法很难按期完成任务。怎么办?“大不了24小时加班加点干吧!”有人说。“不行!且不说质量合格率过低会造成成本上升,疲劳作业还会带来安全隐患。”曹毅皱起了眉头。
磨刀不误砍柴工,解决技术工艺难点是关键。那段时间,曹毅天天和技术骨干、钢种主管们凑在一起,他们头脑风暴、分析数据、模拟测试……历经了数个不眠之夜,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并创新研究出一套针对这批特殊产品的锻后热处理工艺和生产操作流程。
“这下效率高多了!我们不用加班,完成任务也肯定没问题。曹毅,你真是个‘小诸葛’!”大伙儿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小诸葛”的秘密
在曹毅的带头带动下,老锻钢产线顺利关停、人员平稳转岗,他也转岗到锻造作业部日班综合作业区入库组担任组长。
一到新岗位,曹毅就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并随身带着。碰到不懂的,他就向老师傅请教,然后仔仔细细记录下来。在办公室的时候,他也经常若有所思地在本子上涂画着什么。同事们有时候开玩笑:“‘小诸葛’,你打算改行当作家吗?”他总呵呵一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有一天,曹毅召集所有组员开会。原来,他发现当仓库物料积压较多时,多个规格成品都混合堆放在一起,很多时候需转驳的反被压在最底层,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他摊开小本子,上面画着改善后的物料摆放位置图和工序流程图。“你们看,以后我们把需要转场或装车的物料都堆在这里。我来协调上道工序操作人员,每次进货都按这个流程。”曹毅给大伙一一讲解着。“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以后可省力多了。”
后来,曹毅又陆陆续续组织开了好几次类似的会议。现在,只要会上他一拿出那本本子,大家就知道一定又有锦囊妙计了。
新岗位依然有新招
2017年8月,由于企业结构调整、业务优化需要,锻造作业部日班综合作业区入库组业务退出。刚转岗一年多的曹毅,再一次面临转岗分流。而他却笑着说:“经历越丰富,点子才会越多。”
这一次,曹毅转岗至特冶作业部钛制备作业区担任乙班组长。钛制备作业区主要承担特材事业部自耗分厂钛制备压机区域钛及钛合金产品的自耗炉、冷床炉电极压制和混料工作,产品涉及国防领域,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操作要求极其严苛。曹毅刚到新岗位报到不久,作业区就接到了600吨的生产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小诸葛’,你才刚来,但是……”作业长面露难色。“你放心,我们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还没等作业长说完,曹毅就拍起了胸脯。“听说‘小诸葛’蛮厉害的,但是他刚来,这任务就是老手加班加点也不见得能完成啊!”周围免不了质疑之声。
曹毅没有理会这些,他时而穿梭于现场车间,时而埋头于各类生产技术资料之中,时而虚心地向身边的组员请教。迅速掌握生产全流程后,他又研究起了如何优化作业流程,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也会和组员头脑风暴,一起寻找解决产量瓶颈的办法。“作业效率不是靠加班做出来的,而应该靠智慧制造。”他说。通过反复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上料、压制同时进行的新方法,作业效率比原先的分步操作法大大提高。同时,他们优化了上料提升系统接近开关位置和数量,彻底解决海绵钛倒不干净的问题,还避免了上料中曾经常发生的提升料斗冲顶故障。原本不少人以为完不成的任务,在“小诸葛”曹毅的带领下漂漂亮亮地完成了。
“经历越丰富,点子才会越多”,几经转岗,曹毅不惧怕变化,拥抱变化;不抱怨环境,主动求变。这些不仅帮助他顺利适应了每一个岗位,也使得他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