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其
据有关史料把农历的12月称“猎月”始于汉代。那时人们以狩猎为生,时至农历的12月是天气最寒冷的时候,野外草木凋零,禽兽露身,是狩猎者外出狩猎的最佳时机。《张守节正义》云:“十二月猎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由此可知,那时的猎月只是气象与猎事的标志而已,绝非节日的意思。
由于古人缺乏科学知识,他们把自己命运中的祸福,办事的成败都归属于祖先与神灵的护佑与否,为使自己在狩猎时安全多获,他们将猎物鸡兔猪羊等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据史料当时祭祀的神灵主要是农神、猫虎神、昆虫神、先啬神、邮表神、司啬神、水庸神、坊神等。祭祀日期亦无统一规定,只要在农历12月里即“猎月”里就行。
那么怎么把“猎月”改成“腊月”,又成“腊八节”吃“腊八粥”的呢?这就要从佛教始祖释迦摩尼说起。相传释迦摩尼出家为僧修行,为了寻找人生真谛,跋山涉水于各处的名山大川,遍访名师贤圣,因疲劳过度晕倒在尼罗河畔,被一位善良的牧女发现,她取来各种米豆果实熬煮了一锅色香味俱佳的粥,来喂养释迦摩尼。释迦摩尼因此起死回生,并于“猎月”初八得道成佛,于是所有的寺院及信徒即僧众,每逢“猎月”八日这天,都要进行诵经祭祀来纪念,使祭祀有了固定的日期,其“猎”字亦有辱佛贬祖之嫌而改成了“腊”字,并效法牧女煮粥救僧之善举,亦取多种香谷及果实煮粥来祭佛和自食,名曰“腊八粥”。
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朝廷的重视而很快在中华大地上盛行,寺院遍布。教徒即僧众信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故寺院僧众将腊八粥除了祭佛自食外,还施舍给寺院周边的穷苦人吃。
炎黄子孙厚德重孝、知恩图报、行文明、讲礼仪、律宗法,且祭祖敬佛本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故佛教界的此举很快被民间效仿,久而久之使原来以猎物荤祭先祖神灵演化为以“腊八粥”来祭祀佛与祖,且很快演化为民间的传统佳节,使其祭祀对象及祭祀食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祭祀对象可由各自来选定,可佛可祖,祭祀食品亦可荤可素,不再像原来专指单一。“腊八节”的内容亦不只限于敬佛祭祖了,还融入了人们喜庆丰收、家庭祥和、社会和谐等内容。有首《腊八粥》诗云:“今人只知粥味好,那晓此粥原敬佛。吃罢腊八忙年事,腊鼓鸣后是年炮”。
昔日一到“腊八节”,爸就会给我买个拨浪鼓,叫我拿在手里摇,那冬隆隆、冬隆隆的鼓声,清脆悠扬,煞是好听。一忽儿村里几乎家家都响起了摇拨浪鼓的声音,爸还叫我去和小伙伴一起手摇拨浪鼓到村里兜一圈,于是我们串弄堂、钻屋檐、手摇着拨浪鼓出发。当鼓声聚起时,确实声势可畏,村里的鸡吓得乱飞乱叫,狗乱串乱跑,难怪自古以来有,以腊日击鼓来驱疫除邪保平安的习俗。
故乡有谚语:“腊鼓咚咚响,野草听到生,腊鼓一阵敲,妖怪听了逃”。它是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的气候承前启后的一种自然功能。因为此时正值“三九”,既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是自然灭菌除疫的最有效时期,又是一年中气候由极冷而开始转暖的时期,是眠中万物一轮苏的开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