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在钢城回响趣话故乡元宵灯红梅报春过年不知不觉中……剪  纸  沈琴娣欢欢喜喜闹元宵六十五年后再续缘养生五“摄”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41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2-22

老有所为

涛声依旧在钢城回响

———记孙振涛董丽颖夫妇的美丽人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 佳 蓬 文

孙振涛,武钢大学退休副教授。他是一位专业知识丰厚、在武钢翻译工作岗位上享有首席翻译大名的翻译工作者,名声响彻钢城。

笔译声,声振大武钢。孙振涛是初建武钢的有功之臣。当年14岁的“红小鬼”,没有如愿走进部队,而被作为为朝鲜前线培养的俄语翻译,进入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深造。毕业后,他被选调进入当时的国家重工业部,后来参与筹建大武钢。

孙振涛带领同事们在鲜为人知的翻译战线默默耕耘,为武钢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武钢初建,俄文翻译是一项十分浩繁的工程,初步设计有92卷,技术设计有145卷,施工图有10余万张,还有一批批补充修改设计和设备制造等资料。并且,初步设计包罗万象,有气象、水文、交通、供电、供水、建筑材料、地区经济、地形测量等等系统文件。面对众多陌生的名词术语,翻译专业知识丰厚的他不得不一边查资料、翻字典,恶补钢铁工业知识,一边带领大家加班加点翻译资料。

一批批需要翻译的文件,就像一张张密密麻麻的工程进度表,催促着他们加班加点,催促着他们马不停蹄地将上述文件翻译成俄文交给援建武钢的前苏联工作人员,苏方提供的俄文资料又要他们及时翻译成中文。就这样,中文翻俄文,俄文翻中文,一波接一波。仅在武钢初建期间翻译的文件资料就装满几卡车,重达8吨多。孙振涛带领大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翻译任务,确保了武钢建设的如期推进。

口译声,声振大武汉。武钢建设初期,孙振涛陪同武钢领导走遍了前苏联的十几家钢铁厂,并在库兹涅茨钢铁公司考察学习,指导在那里学习实习的中国学员。他在前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向前苏联人民推介了要新建的武钢。作为中国钢铁战线的使者,他多次进入克里姆林宫,参加了多场与前苏联钢铁专家的会商。他为来华考察了十几家中国钢铁公司的前苏联专家随行翻译,一次次圆满完成了口译任务。

令他永生难忘的是,60多年前,他走上庄严的舞台,圆满完成了一次为周总理翻译的任务。这次翻译实践,为他从事的翻译工作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深感无比荣耀,作为一名企业的翻译,能走上庄严的舞台,为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当翻译,这不仅是翻译者的自豪,也是武钢人的光荣。更让武钢人感到惊喜的是,刊登在《长江日报》、《文汇报》等多家报刊上的《我给周总理当翻译》这篇文章,也有他夫人董丽颖的一份功劳。人们称赞孙振涛艺高人胆大,也夸奖董丽颖身手不凡。

夫妻同译声,声振大舞台。孙振涛和董丽颖是一对美丽和声的好伉俪。孙振涛名振武钢,董丽颖在巾帼界也是闻名遐迩。他俩同出生在吉林,同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学习的是同一个俄语专业,毕业后一同走进武钢,一同用俄语专业知识服务武钢。前苏联专家在武钢时,董丽颖负责接待他们。后来,董丽颖用专业知识在学校执教。孙振涛的功劳也有董丽颖的一半,夫妻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孙振涛是红花,董丽颖是绿叶,红花有绿叶,红花增鲜艳;绿叶有红花,绿叶更妩媚。

在职期间,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用专业知识服务武钢,退休后他们一同走上人生的另一个舞台高歌幸福生活。在青侨合唱团的队伍中,他们夫妻携手歌唱,孙振涛既是合唱团的队员,又是英俊潇洒的指挥和节目主持人。他们共同欢唱的《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表达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一片深情;他们共同欢唱的《春天的故事》,讴歌了改革开放迎来了美丽的春天,迎来了武钢老人幸福的春天;《最美不过夕阳红》,唱出了他们夕阳红的风采;在武钢退管中心组织的百名老人回武钢的参观活动中,他们夫妻携手绕炉台,绕轧机,观炉火,看产品,回忆起了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隆重纪念他们金婚的盛大庆典会上,他们从内心感恩好时代,感恩幸福武钢,感恩幸福的退休生活。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