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荡漾,风和日丽,温馨的5月迎来了上海解放70周年,也让我回忆起70年前当了一回小老师的有趣经历。
上海解放那年的1949年,我在老家读书,当时14岁,读初中二年级。解放军一个连队驻扎在我们村里,平日里军民相处融洽,如同鱼水之情。由于战士们大都来自农村山区,不少战士没上过学,最多上过小学,大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但为了提高战士们文化水平,上级部队布置开展学文化运动,我们村里的部队积极响应,为了寻找老师,连长居中看中了我这个村里唯一一个初中生,让我去当文化老师。连长还把这件事对我爸爸妈妈说了,征求我的意见,我很害怕,自己是个孩子,初中未毕业就当“老师”了。爸爸却鼓励我说:“首长看中了你,不要怕,试着看!”
我当时又小又矮,连长给我一本文化课本好让我备课,还特地为我做了一只大大高高的踏脚板,好让我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看到战士们,也好让战士们能看到我,而且便于在黑板上写字。
开学了,上课在晚上。我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壮着胆,像模像样地在讲台上讲课了。当我刚走上“讲台”,下面就哄堂大笑起来。我说:“叔叔大哥们,不要笑,你们一笑,吓得我讲不下去了。”于是便安静下来了。开课第一天,连长、排长、班长、我爸妈,甚至连乡亲们都来听课,盛况空前理!
为了备好课,我拿了识字课本,去请教学校语文老师。老师一方面鼓励我,一方面教我怎样备课、讲课。
一个学期是三个月,文化课本分二学期学完。在教战士们识字写字过程中,实际上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有的字我也不识,不会解释;有的字,写的时候笔顺也不规范。我就请教字典和语文老师,一个星期下来,连长和战士们的反应效果良好。战士们学习积极性很高,我的信心也更足了。
除识字写字外,课本中另外一个内容,就是如何写信、写日记,是实用文体。我虽然也写过信,写过日记,但为了更“正规”些,爸爸特地去书店给我买了一本《怎样写信写日记》的书,对我帮助很大。
战士们刚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就想着立竿见影用于实践,纷纷开始练习给家里写信,几乎人人都把写好的信给我修改,好像是批改作文。战士们亲切地叫我“小老师”,我说:“大哥哥们,还是叫我‘小黄’吧。”
那时,县里的报纸报道了我的事迹,还配发了我站在高高的踏脚板上讲课情景的照片。
两个学期的文化课结束了。正打算巩固成绩,继续提高,上级来了命令,部队调防“南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为部队送行,并送给每个战士一个“大红包”———有花生、糖糕、鸡蛋,连长送给我一个黄色军用挎包和五支铅笔、五本练习本。对于我这个买不起书包,从未用过书包的穷学生来说,面对这么“贵重”的礼物,心里乐开了花。这个书包一直陪伴我到高中毕业,进了大学,才换了个大书包。
如今回忆往事,我觉得既快乐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