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正在上海热火朝天地开展,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投入,积极行动。我不禁想起我们小时候,也做过垃圾分类,而且主动、积极、耐心、快乐。
那个时候,母亲在自来水龙头旁边放一只铁皮桶,那是用来放垃圾的,但是,不管什么垃圾,统统丢在那个桶里,放满了,就拿着桶倒入放在弄堂口的那只黑漆漆的大垃圾箱,环收所的工人会定时来收运。
家中倒垃圾的任务我是常年包下来的,每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先看看家中垃圾桶是否满了,装满了,我就拿到家门口去分捡,分别放入不同布袋内,然后,将剩余的垃圾拿到弄堂口,倒入大垃圾箱内。
那时,社会上有收购垃圾的人,手拿一只摇铃,肩背一只大布袋,有的推上一辆自行车,有的推上一辆木轮车,走街穿巷,一边摇铃,一边吆喝:“阿有旧铅桶、坏面盆、破铜吊、坏脱的汤婆子卖伐!”,“阿有甲鱼壳,乌龟背、肉骨头、带鱼鱗卖伐?”……我听到铃声叫卖声,就把平时收集的垃圾卖给他,有鸡毛、鸭毛、兔毛、乌龟背,乌贼骨、甲鱼壳、鸡吨皮、带鱼鱗、肉骨头、橘子皮、破布头、旧衣服、坏脸盆、破铜吊、旧书报……甚至还有纸锭灰、锡箔灰……总之,乱七八糟,五花八门,什么都收。
当然,那些垃圾不值钱,大人们对此不屑一顾,我们小孩子把它当成宝,因为可以换电影票、小人书、糖果,夏天还有棒冰、雪糕。破旧的金属制品,就值钱了,卖掉会给钱,当作零用钱,去看电影,买小人书、连环画……所以孩子们对这种自发的垃圾分类,干得十分起劲,主动又快乐。
母亲看我分捡垃圾又累又脏,心疼了,就在自来水旁放了两只垃圾桶,母亲把可以回收的垃圾放在一只桶里,把其它不可回收的垃圾,如剩饭剩菜、菜皮果皮……放在另一只桶里,这样,减轻了我不少劳动,算是家里的垃圾分类,到底是母亲想得周到。
记忆中的垃圾分类,儿时的课余乐趣,如今已不复存在,这种乐趣已成为梦中的情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