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看到以“走进津巴布韦·感知魅力非洲”为主题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非中艺术交流展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国家艺术馆举行的消息,心里异常激动。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企业帮助津巴布韦完成包括机场扩建、水电站扩机等基建项目,不仅改善当地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我总涌起一种自豪感,因为这块神秘的非洲大陆也曾留下了我的工作足迹和辛勤汗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作为当时的冶金部援外冶金设备专家,被派往非洲国家津巴布韦。我们工作的津巴布韦钢铁公司(ZI SCO)是该国最重要的国营企业之一,对该国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但当时该公司困难重重、业务不振。我们专家组的任务就是要在管理上和技术上使其摆脱困境。第一次远涉重洋来到非洲大陆,我知道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专家组成员来自北京、鞍山、上海以及我们宝钢,由当时的宝钢总厂副厂长何麟生任团长。说实话,援外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人为设置的障碍接踵而来,但我们深知我们代表中国,祖国在我们心中。烧结厂风机事件,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ZI SCO烧结厂的产量一直很低,影响了炼铁、炼钢的生产。其症结是风机能力发挥不了,经常跳闸,风量上不去。ZI SCO总经理是一位从南非请来的英藉管理专家,他执意要求我们尽快解决问题。
问题在那里?开始几天,我几乎昼夜守在风机傍,听声音、测振动、量温度,寝食难安。直到有一天停机检修,我顾不上安危,索性打开窄小的人孔,钻到了闷热、布满尘埃和油污的风机内部去检查。当然,我知道这这样做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万一风机启动,我就会变成“肉酱”。当我钻出人孔时,我看到了何厂长,他一直在风机傍守护着,ZI SCO检修工人也守在一边,跷起大拇指冲着我微笑加赞赏。
后来的一天,我被请到一间会议室,里面有荷兰籍教授、英籍总工程师以及其他几位外籍工程师,原来这是一个风机问题专题研讨会。坐下来才得知,ZI SCO已经邀请这些专家商讨如何更换风机的转子,而且要我首先发言。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以突然的方式,来试探我们中国专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感到全身血液开始往脸上涌,但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后,讲了三点:首先,我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想法,要更换风机转子我现在才知道;第二,我说明了风机不能发挥能力不是转子的原因,而是安装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遗留问题影响生产;第三,我提出了解决方案。
我的发言有理有节,震慑了全场。虽然我一周前才接到任务,但我已经利用前几天短暂停机检修时间,爬入风机内部,仔细检查了问题所在,有了第一手资料。接着,其他与会者的发言都赞同我的看法。荷籍教授在会议总结时也同意了我的分析和处理方案。
回来后,我的解决方案获得成功,风机终于能全负荷工作了,烧结厂的产量也上去了。后来,烧结厂厂长破例设家宴单独招待了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津巴布韦度过了第一个春节,终生难忘。我国大使馆为了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们也能过好春节,举办了一次宴会,请专业厨师做了许多中国菜,还请了许多外宾。席间,我熟悉的几位ZI SCO领导纷纷向我竖大拇指,我们专家组用非凡的工作成绩赢得了非洲朋友的尊重和感谢。
临回国的那一年正临近春节,我们专家组一起被邀请参加了以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名义举办的国宴。宴会设在哈拉雷金碧辉煌的喜来登酒店大厅,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这也是我第一次品尝到津巴布韦国宴上的美味佳肴。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出国变得更加方便了,而且津巴布韦为中国公民提供了机场落地签待遇。我真想找个时间故地重游,去看看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津巴布韦国家的发展,看看ZI SCO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