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非洲,祖国在我心中光 荣 退 休新年的祝愿走近玄武湖闹春田艺文双修两相和让心情放飞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50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2-31

艺文双修两相和

施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时在己亥秋末,宝钢老干部(老年)大学三楼书画教室墨香正浓,一群喜爱书法艺术的白发长者聚精会神地临写赵孟頫书《秋声赋》墨迹。时而,他们轻声交流着临写过程中的用笔与用墨技巧,时而,又为赵孟頫精湛而华丽美妍的字形结构击节赞叹。须臾,抬头眺望窗外一片秋天萧飒景象,随即慢慢吟诵《秋声赋》选句,不由得情景交融,情由境生,顿发“星星白发垂,挥毫自奋蹄”之感喟。

望着这群几近物我两忘、心手双畅境地,沉浸书法艺术领地乐此不疲的年迈者,笔者喜从中来。忽然想起刘禹锡《望洞庭》诗句,如果斗胆将“湖光秋色两相和”改为“艺文双修两相和”,岂不更为贴切眼前此情此景?

“艺文双修两相和”,是笔者近些年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实践并努力为之的目标。看见许多有志于将学书法作为余生陪伴的老年人,虽经十来年临帖操练而笔墨稍有成就,而在诗词文赋以及修辞方面尚有欠缺,不由得想试着以“书法艺术与文化学养双修”之法,达到“两者兼长”目的。也就是,在选定书法经典范本与详加临摹的同时,不断加深理解、欣赏与品读诗词或文赋的内涵与意境等,实现书法艺术与文学修养齐头并进的“双进步”。

试以临摹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书《秋声赋》为例。赵书《秋声赋》共40行,计414字,以行书笔法抄录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名赋而誉满天下。从书法角度来说,赵孟頫此作行笔洒脱流畅,结体丰容缛婉,行间茂密,气韵汇通,深得大小二王遗韵。尤其从第三列起始至末尾,赵孟頫腕底呈现出躁气尽脱,笔意流畅,圆转遒丽,妍润多姿,一气呵成的绝妙状态。期间,或甚字形大小由之,错落得当;或甚墨色浓淡相间,互为交融渗透。更为精美绝伦的是其章法摆布,互为映照的计白当黑,演绎得恰到好处,让临摹者深深感受到这幅绝世之作蕴含着的非凡书写功力。

再从提升文学修养角度欣赏,慢吟全篇《秋声赋》,可感受到文字哀而不伤,皆臻于儒家哲学和审美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文章起始,欧阳修即描画了一幅生动图景:灯下夜读,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不禁去倾听它,也就惹动了文思。通过将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精彩的是作者对秋气的议论,通过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一边精心临摹与理解赵孟頫的书法艺术,一边又慢品细嚼欧阳修的文赋意境,这是何等美妙而又富有成效的学习境地!不少参与其中的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这种不简单追求速度而崇尚艺文“双修”效果的学习,尤其适合老年人。通过全过程的悉心关注,笔者又萌发新的祈望,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拿出显现“双修”成效的作品,比如模仿前贤大家以书法与文赋(或诗词)相结合的形式,集成创新地呈现“双修”皆上佳的作品,岂为不负天地与时光滋养而为人生有所小得?这正是不亦乐乎,乐在其中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