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伴我奔小康采芦叶花朵瓷坛,浸满时光国画 光 荣 退 休肩负时代使命,汇聚磅礴“创新力量”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53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5-29

电影伴我奔小康

盛华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渴望回到电影院观看新片。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电影院拟重新开放,行业积极备战。”我从小喜欢电影,电影为我带来快乐、启迪梦想。

小时候:看露天电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件奢侈的事,只要一听说有露天电影放映,人们都欢天喜地。“电影队要来大队放电影哇!”大人小孩奔走相告。下午3、4点,大银幕早早挂起。太阳还没落山,我们小孩已经把凳子搬到了操场,这叫占领有利位置。放映员反复广播:“今天到大队放电影,欢迎居民同志们前来观看。”黄昏时分,大队的操场上聚满了看电影的人。

《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电影,我们看了很多遍。记得有一次,外婆带领我和表兄弟到邻村看《上甘岭》,这部电影里的战争场面非常激烈,令我记忆犹新。看了电影后,我与小伙伴们学习电影中的英雄,做“打鬼子”游戏。

在那个物资匮乏、消息闭塞的年代,电影是孩子的窗口,通过看电影,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也受到了教育,像海娃、张嘎这样的英雄是我儿时的偶像,直到现在我仍旧敬仰并学习着他们的精神。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看电影的热情有增无减。我收集老报纸,摘录几部老电影资料,买了50多本电影连环画阅读,每看电影必写心得体会,乐此不彼。

在部队:紧急集合看电影

1976年,我成长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进入我一生看电影最多的时期,有时一天能看3场电影。为照顾当地老百姓看电影的需要,部队官兵一般在操场上看。晚上,每人带个小板凳,列队进入操场,各连队还会进行歌咏比赛,歌声、掌声一浪胜过一浪,非常热闹。

大冬天,我们在礼堂放电影,但由于老百姓拥入礼堂,有时不得不临时改在操场上。后来部队不得不采取“游击战术”,晚上睡后一小时到礼堂看电影,如此几次被老百姓识破后,不得不改到清晨4时紧急集合起来看电影,现在想想真是有趣。

1977年,全军开展“八一电影周”,我们连续看了一个星期的电影。到了节假日,部队大礼堂一天放三场电影。到苏州太湖、滁州三界、镇江石头山水陆坦克训练地,也经常看电影。

1981年,我妻子来部队度蜜月,也陪我看了很多电影。可以说,看电影已经成为部队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翻看当年日记,甜蜜涌上心头。

带儿子:到影院看电影

1983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上海。我们全家每周都会到电影院看一到两场电影,那时票价便宜,一张票1角5分到2角左右。儿子不要看电影,我们给他带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看电影,他就在影院里奔来跑去,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小便,忙个不停。儿子懂事后,也喜欢上了电影。儿子5岁时,宝山电影院放映《妈妈再爱我一次》,影院给每个观众发一块手帕,儿子看后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宝钢机关上班,单位经常组织我们去钢专大礼堂看电影。1986年家中买了电视机,我减少了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次数,但逢年过节依旧会带上家人去重温影院情怀。

如今是:通过电视看电影

现在虽然电影票价猛涨,但是工资收入上涨更快,花几十元看场电影已是“毛毛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在上影影城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等4部新影片。随着电视节目日渐丰富,我在电视上也能观看大片。如今,更多的是通过央视电影频道、东方影视频道看电影,这些年看了大量的老电影。

尽管现在可以通过电视点播、电视回看、电脑下载观看各种电影,却代替不了电影院的震憾效果。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暂停了我去影院观赏电影的步伐,但是挡不住我看电影的热情。

半个多世纪来,电影伴我从儿童步入老年,伴我奔向社会主义小康路。我从看露天电影,到影院看电影;从偶尔有电影看,到随时看电影;从走远路看电影,到在家看电影……种种变化,折射了新中国小康社会的进程,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