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伴我奔小康采芦叶花朵瓷坛,浸满时光国画 光 荣 退 休肩负时代使命,汇聚磅礴“创新力量”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53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5-29

采芦叶

黄发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端午节未到,但粽子的浓香已在申城飘扬。按家中习惯,每年粽子都是妻子自己包,品种、大小、甜咸更契合家人口味,粽叶则从老家崇明自行采摘。今年也是老习惯,我戴着口罩,去崇明采粽叶。

粽叶,就是芦叶。我的童年在崇明度过,每年端午前,母亲便叫我提着竹篮,去河边采芦叶。芦叶,不必施肥,不必修剪,自然生长在河边、滩涂,只要有水,都是它们生长发育的好地方。家乡多河流、滩涂,所以到处可见芦苇身影。春末夏初,是芦苇生长最茂密的时节,叶身丰满柔软,在春风中摇曳飘荡。摇摆的姿势,如同一双双手臂指挥一场《芦曲》轻音乐,密茂相拥的芦叶在春风中发出“簌簌”声响,犹如情人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采摘芦叶很简单,挑选宽阔的芦叶,一手握住芦杆,一手轻轻剥下,切忌动作粗鲁,把芦叶撕裂了。只要细心操作,不多时便可满载而归。一次,没想到握住的不是芦叶,而是一条小青蛇,小青蛇身色青绿,极像芦叶色,迅速从我手臂逃窜,吓得我一身冷汗。如果是“赤练蛇”,后果便不得而知。

芦叶拿回家,妻子把叶洗净,放进沸水中煮沸,捞起放入冷水中浸泡,即可用以包粽子。把芦叶卷成喇叭形,放进糯米,再放上鲜肉或枣子、赤豆,并用芦叶包住,用细绳扎牢即成。一般肉粽包成枕头形,其余包成三角形,入锅煮熟。时下,商家出售的创新粽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巧克力粽、咖啡粽、腌笃鲜粽……令人耳目一新,丰富了舌尖上的美味,呈现端午节的多彩。

芦苇全身是宝,芦叶包粽,出奇清香;芦絮可做枕心,芦穗制作扫帚,芦茎可编席、造纸……芦叶,还是孩子们制造玩具的好材料。当年,孩子们常常聚在一起,做芦叶船,放在小河中,扬帆出“海”;把芦叶撕成小条,可编织各式小动物、小风车、小鸟笼,女孩子最拿手。芦叶还可卷成芦笛,形状不同,吹出声音有大小有高低,有时孩子们聚在一起,办个“芦笛音乐会”,有独奏、合奏、大合奏,芦声飘飘,田野牧歌,别有情趣。

芦叶,也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别看它婀娜多姿、柔软清丽,却生命力极强、性格刚毅,任狂风暴雨,不折不曲、泰然自若,给人启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