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治理优势和发展优势在雨中记录历史和当下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55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7-10

在雨中记录历史和当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1版)仅30天,支撑团队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成本高企,体系能力薄弱,采购、配煤、配矿、高炉操作等差距明显……但支撑团队不是按宝钢经验来个“全面颠覆”“强制推进”,而是与韶钢一起研究一起解决,甚至花大力气去总结和发掘了韶钢的潜质、优势,以激发韶钢员工的自信。比如,他们发现“有段时间,韶钢的铁成本做到了周边最优”———“这说明韶钢是有潜力的呀”。

韶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回忆说:支撑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技能上的帮扶,更重要的是为韶钢带来了“文化变革”,这是韶钢在短短两年内打赢翻身仗的必要条件。

镜头2

“安全第一,违章为零!”“精心操作,平安回家!”

早晨7点,天麻麻亮,酒店操场忽然传来口号声,一排二十几个身穿重庆钢铁制服的员工在开班前会,口音却是标准的广东“客家南音”。

原来,自去年2月,中国宝武陆续派出宝钢股份和韶钢的专业团队来重钢支撑,摄制组巧遇的就是韶钢派出的体系化支撑团队。

“什么是支撑?支撑就是文化融合啊。”韶钢支撑团队支部书记郑祖光说。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重钢的未来没问题?因为支撑是集团实现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已经在韶钢被证明了,现在我们就是把几年前宝钢在我们身上做的事情,重新做一遍嘛。”

从5年前被人支撑,到今天去支撑别人,这里面立刻就能捕捉到戏剧性的记录点———对于世界多数大企业而言,整合融合都是难题,有许多难打开的死结。而今天的中国宝武,也许正在摸索出一套新的经验、方法。我们注意到,集团内关于“支撑”与“文化融合”等课题,似乎还没有较完整的视频记录。于是,摄制组立刻调整计划,挤出2天时间专门记录了支撑团队的工作、生活。

我们希望镜头里表现出的“交融”是有细节的,能够反映出两个相距1200公里的企业,也能由某些看不见的毛细血管连接起神经、脉络、肌肉、大脑,能产生共同的感知与判断、共同的欢欣与激越……相信我们即将看见,中国宝武旗下的每一个为钢铁而生、因钢铁得名的企业,在集团的“弯弓搭箭”战略中,尽管有各自不同的风貌与品性,“叶不相似”,但是最终“其实味相同”。

尽管这过程“润物细无声”,但同样将是震人心魄的。

我们认为,《百年宝武》纪录片不止是记录过去,还需要记述当下正在发生着的故事。

镜头3

6月28至30日,回重庆,驻扎在重钢档案馆采访拍摄。

从摄制组住地望出去,可见两江交汇,几天的大雨使洪水灌满了河道,比平时粗壮了许多的长江、嘉陵江在这里轰然相遇,仿佛巨蟒与巨犀迎头撞上,一股股粗粝的肌肉缠绕撕拧,却渐渐融合为一体,化身为最俊美的川江,依然东流……

7月1日仍大雨,有地方竟水深过膝,摄制组拦了辆大巴车,“乘风破浪”趟过积水,才得以前往拍摄地。

这天上午,中国宝武“重走钢铁长征路”系列活动首站在重庆工业博物馆举行。大雨仍扑来,却浇不灭现场数百人的热情,随着发令枪响,数百人走进雨中,参加“不忘初心、追寻来路”的寻根徒步。我们的无人机也参加了活动。从空中望下去,只见来自集团各钢铁单元的员工,着统一的红色,步伐整齐、队形优美,伴着浩渺长江,穿行在广袤的历史时空中。

有位不在场观众在直播间留言:真想也来淋这场酣畅淋漓的大雨!

无人机录下陈德荣书记、董事长的声音: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的喜庆日子,中国宝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姿态,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浩荡长江。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宝武是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历史传承者、中国今日钢铁工业之集大成者、中国乃至全球钢铁业的未来引领者。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