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大后方”钢铁工业起死回生姬小菊灯光璀璨 暑热,吃苦瓜“搬家”往事为青年上课亿吨宝武梦终圆晨步拾句国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56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8-28

十一“大后方”钢铁工业起死回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17年,重庆工业博物馆展出的“十八勇士”雕像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典礼

沿长江溯流而上,曾是抗战时期“大后方”重要钢铁生产基地的重庆,钢铁工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起死回生。

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授权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负责重庆撤退前的破坏任务。第二十九兵工厂由于规模较大,首当其冲成了毛人凤所标绘爆破图上的重点。发电厂是国民党特务爆破的预定核心目标。该厂负责人、工程师简国治在中共地下党的号召和影响下,组织护厂积极分子在发电厂周围架设电网、紧关厂门,截钢筋为长矛,和前来破坏的特务英勇对峙。特务们没想到第二十九兵工厂职工会有如此坚决的护厂行动,经过暗中调查,1949年11月26日深夜将走家串户积极宣传护厂保家的胥良等人逮捕。胥良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二十九兵工厂火砖部司磅工,28日被国民党特务枪杀于厂区附近的双山。

就在胥良牺牲的当天,国民党“同心”“同德”号登陆艇运来两船TNT炸药,停靠在第二十九兵工厂一号码头。30日凌晨,国民党军统西南行动处在100吨高炉、发电厂等重要位置安放了16吨炸药,目的是“让共产党10年也恢复不了钢厂的生产”。为保卫工厂,20多名职工用简陋工具把一箱箱炸药悄悄搬离厂区。不料,行动将完成时,国民党特务安装的引信定时起爆。随着一声巨响,正在抢运炸药的17名职工壮烈殉难。这17人和此前牺牲的胥良被称为“十八勇士”,他们用生命捍卫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血脉。

1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管会军事代表陆凤翔带队抵达第二十九兵工厂,随后组建了军代室。12月6日,军管会正式接管第二十九兵工厂。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厂区上空高高飘扬。

解放军接管工厂后,首先恢复工厂的电力供应,随后修复100吨、20吨高炉并投入生产,继而恢复平炉生产,安装8000匹马力蒸汽机并增添加热炉等主要设备。1950年5月,工厂全面恢复生产。

1950年初,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用自己的力量修建共和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第二十九兵工厂是当时全国唯一基本具备生产钢轨条件的工厂。能够生产钢轨的800毫米大型轧钢机是洋务运动时期从英国购置的设备,1938年随同汉阳铁厂西迁安装在大渡口。由于设备陈旧,被职工们戏称为“老母鸡”。5月10日,钢轨场工程师潘继庆、金石声、邹承祖等人依据英制资料,利用陈旧的轧机,在加工修补的旧轧辊上,用自炼的小钢锭,试制轧出85磅重轨。《新华日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见证了共和国第一根钢轨的诞生过程,他用细腻的笔触写道:

汉阳时代的老工人许仲观抚摸着每一部机器,反复检查,告诉新工友操作的要领。烘钢炉的闸门开了,工人们紧张地从一片火海中拖出500公斤重的钢坯来,借着活动地辊的推送,轧钢机敏捷地捉住它,送入档口,钢坯冒着火焰直射过去,接着又从第二个眼中钻了回来;当它从最后一个眼中吐出来的时候,已经是10多米长的T形的火红的钢轨了。热锯机呼呼作响,火星直冒地把它两头切平,送入冷却场中,现出青黑的钢铁的本色———“呵,第一根钢轨出来了!”工场中响起了一片兴奋的欢呼。“老母鸡”轧制出了第一根汉阳式85磅重轨。

第二十九兵工厂形成了一条半手工作业的重轨生产线。1950年,平均每月生产85磅钢轨3495吨;1951年,平均每月生产6351吨。

1951年3月,兵工署第二十九兵工厂更名为“西南工业部一零一厂”(简称“一零一厂”)。

1952年4月10日,一零一厂试轧成功38公斤/米重轨,成品表面光整、圆弧显著,完全克服了85磅/码钢轨一直无法避免的上翘缺点。继38公斤重轨之后,一零一厂又陆续生产出43公斤重轨、24公斤轻轨和100公斤天车轨。5月19日,一零一厂提前11天完成供应505公里成渝铁路全部钢轨的任务。6月30日,一零一厂召开“庆祝完成成渝铁路钢轨及配件任务授奖大会”。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向一零一厂颁发了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张一等奖奖状,并授锦旗。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通车。

继成渝铁路之后,一零一厂又向宝成(宝鸡—成都)铁路、丰沙(丰台—沙城)铁路提供钢轨,并对全国十几条改建、新建的铁路进行了支援。职工们自豪地说:“我们生产的钢轨支援了全国十几条铁路的建设。”

1953年,西南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改称为“西南钢铁公司”。1955年2月,一零一厂并入西南钢铁公司。5月9日,西南钢铁公司更名为“重庆钢铁公司”(简称“重钢”)。

1953年至1957年,国家投资4383万元,在重钢新建2座50吨平炉和大型轧钢车间。重钢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平炉上推广快速炼钢法、均衡出钢法、均衡出渣、平行流水作业等先进操作方法;在轧钢方面推广“负公差轧制”等,使产量得以稳定提高。1957年,重钢生产生铁7.9万吨、钢28.9万吨、钢材32.6万吨。

(未完待续)施志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