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画了一幅油画,从微信里发给我看,我以为是照片,不禁感叹:可以以假乱真了。朋友说:你帮我写一段60字的文字吧,我想参展。
朋友是一名职业油画家,他的作品以意象油画居多。作为一个绘画的门外汉,我只是看看热闹,从未轻易对他的画作进行过任何评价。可这次,只是在看了这幅油画的一瞬间,我就答应了。短短几分钟后,我便将写好的文字传给他:一条古朴的巷道,一群少女春光里的身影。自然之美,现实之真,细节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诠释着青春的灵动,彰显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记得几年前,在网上看到有个叫冷军的油画家,用超写实主义的手法绘画了多个人物形象。也就是从那时起,知道油画并不是我曾想象的那样:大面积的油彩堆积、涂抹。油画也可以如工笔画般,甚至超出工笔画的技法,用细腻、逼真的雕琢,塑造出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人或物。
我没有问朋友这幅油画作品的名称是什么。朋友说,是他春天时在北京南锣鼓巷里无意中看到的一个场景,随即用单反拍了下来。听后,我很惭愧。记得去年初冬,我也去过南锣鼓巷,但面对空气里弥漫的浓浓聒噪和喧嚣,我只想尽快逃离。这些年,我似乎只是一味地寻求形而上的东西,可是看到这幅油画时,我才知道,形而下里才能体悟生命的真实、生活的鲜润。
这幅油画扑面而来给我的感觉就两个词:生活、青春。记得以前学英语时,“生活”既被标注为名词,又被标注为动词;“青春”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而这幅画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两个词的属性。一条古老的巷道里,一扇绛红的木门旁,一群活力四射的青春少女在分享着美味。浅致的春风拂过角落里那株绿色的藤蔓,一如少女们春光里摇曳的青葱年华。那墩朴拙而古老的石狮一如往常般凝视着,将经年的画卷一一收藏。不知这扇门旁曾经有没有一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前朝少女,如果有,我想她一定会躲在某个时光的隧道口,细细打量着眼前这群灵动的少女身姿。
我对朋友说:我很喜欢这幅油画。原来,对任何艺术的感受都是相通的。写了些许年的文字,曾纠结于是否过多关注内心的东西了。有前辈提醒:不要沉溺于小我,要放眼大格局,要有大格调、大担当。但今天面对这幅油画时,我又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小我,其实是一种真实的表达;真实,才是一切艺术形式表现的源泉。也许这样的真实不是阳春白雪,也许这样的真实触及了所谓的“大和美”,但它却是鲜活的、生动的、接地气的。
诚如朋友对这幅画的创作心得所说:“艺术从来就离不开真实的生活,任何刻意和做作都会使艺术变得虚假。”真实的绘画与真实的文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真实的画面紧紧抓住观者眼球,仿佛画面里的人物呼之欲出,自然之真里凸显现实之美;而真实的文字俨然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不经意间就拨动了内心深处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