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记者 高莹茹 杨 龙
本报讯 由马钢首创的钢铁企业酸碱污泥内部处置工艺在马钢实现成熟应用,截至目前已为公司节省了1000多万元的外委处置成本,并实现了酸碱污泥产出与内部利用的平衡。
钢铁企业的酸碱污泥处置一直是个难题。作为马钢的大宗危废,酸碱污泥年产生量约13200吨(湿基)。以往一直委托外部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每吨的处置费用高达上千元。
为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马钢积极开发新工艺,探索对酸碱污泥的处理工艺。由马钢技术中心牵头,原热电总厂、资源分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经过长期的现场调研和对外考察后,提出了酸碱污泥由原热电总厂烘干、烧结工序处置的新工艺。确定工艺方案后,自2018年起,技术团队开展了7轮现场试验。期间解决了酸碱污泥输送机卡堵、烘干预处理料仓堵塞、生产不稳定、作业效率低等诸多难题。同时,结合烘干料现场实际,进一步加强系统对烘干料水分的监测和控制,最终使含水率稳定受控。在进行工艺设计时,坚持立足现场,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系统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两年多不断摸索,马钢成功开发出了钢铁行业内高含水、高黏性复杂危废类酸碱污泥的低温烟气干化控制技术,并实现了干化污泥在烧结工序的安全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同时,还制定了《酸碱污泥内部处置标准》作业指导书,为现场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酸碱污泥内部处置工艺的成熟运用,一年可以为马钢节省下2000多万元的危废外委处置费用,同时还解决了此类大宗危废无处堆放的难题,社会效益显著。
新闻链接
酸碱污泥属于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种类。据统计,长流程钢铁企业每生产1吨粗钢约产生固废600千克,酸碱污泥就是其中一大危险废物。由于酸碱污泥不能随意堆放和储存,行业内一直没有较好的处置方式。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企业外委处置酸碱污泥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再加上堆存场所等方面问题,解决酸碱污泥的处置难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