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乾辉
作为一名年轻人,虽然我还没有体会到婚姻中的“七年之痒”,倒是在七年的职业生涯里切实感受了一把酸甜苦辣咸。
2014年,我随师傅来到马钢的生产车间,第一次看到钢水在炉膛“欢呼雀跃”,第一次看到天车吊运着庞大的钢罐,第一次看到现代化的大型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彼时的我暗暗下定决心:参加工作后,一定要熟练掌握钢水冶炼的核心技术,拥有驾驭这些设备的能力。既热血又新奇,既懵懂又羞涩,是我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半年后,我跟随调试的队伍来到投产的四钢轧总厂2号RH炉。这座拥有300吨处理容量的巨大精炼设备,不仅具备老一代设备的功能,更有着稳定生产高牌号硅钢、取向硅钢等一系列高附加值钢种的能力。那段日子里,我与同事们潜心学习生产工艺,强化生产操作水平,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同集体间的磨合渐入佳境。实习期结束后,我与一同参与工作的伙伴们悉数定岗,此后便是收入水平水涨船高,这算是我与马钢的“蜜月期”。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到了2015年。每天的工作周而复始,渐渐让我感到枯燥且乏味,工作中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高负荷的工作强度时常令我感到困惑,单调的工作内容反复考验着我和同事们的情绪。在最难熬的夜班,那份曾经的信念也在漫漫长夜里摇摇欲坠。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那年,国际钢铁行业迎来了一场巨大的“寒潮”,随着整个钢铁行业的下行,我逐渐感到担忧,这场刚开始不久的“婚姻”能否继续维持下去?幸运的是,困难并没有压垮顽强的马钢人。在生死存亡之际,马钢上下万众一心,凭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实行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等一系列措施,并借助国家相关政策的东风顺利实现扭亏为盈。在逆境中崛起,马钢人展现出的韧性和血性彻底感染了我,也使我更加坚定了最初的信念。通过不懈努力,我终于在2017年达成了自己的“小目标”———定岗操作台,正式接触炉外精炼的核心。
时光如白驹过隙,2021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七个年头,少人化、智能化、一键化的智控中心逐渐代替了原先的生产模式,“有钱、有闲、有趣”的理念已被更多的员工所接受。无论身份、理念或生产模式如何改变,刚入职时的那份信念已然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中。岁月的洗礼使我更加成熟,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奉献马钢,继续走向下一个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