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曾读到著名作家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句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当时就被他热爱延安的精神所感染,因而对延安无限神往,总渴望能有机会零距离触摸革命圣地,去感悟“延安精神”博大精深的神奇魅力。
去年九月下旬,我和老伴终于有机会踏上延安这片热土,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一路上听导游介绍,延安就是清凉山、凤凰山这两座大山夹一河的城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革命圣地。
我们首先来到了素有“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美称的壶口瀑布。远远地,我们就听到涛声如雷,一道壮观的瀑布呈现在眼前,瀑布溅起的水雾把我的衣服都打湿了。水雾在阳光照耀下,形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彩虹。此时此景,让我联想到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和词作家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作者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以启迪人民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接着我们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我紧紧跟在讲解员身后,听她娓娓讲述,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细节。当我走进毛主席当年住过的那间窑洞,心情很激动。这间既是办公室也是卧室,陈设很简单:一张大木板床、一张办公桌、一把旧椅子……生活十分艰苦。想当年,毛主席就在那张木桌上,点着昏暗的小油灯,写下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治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也是在这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走进枣园旧址,整个枣园花木繁茂、风景秀丽,杏树、樱桃树上挂满了果实。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的雕像巍然耸立,看着他们威武挺拔的身躯,想到了他们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为中国革命运筹帷幄,带领千千万万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在雕像前合影留念。
导游引领我们来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我走到前面,轻轻抚摸着那张旧讲台,想象着当年的峥嵘岁月,不禁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宝塔山上的宝塔巍然耸立,远远就能望见。它是延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中国革命的航程,成为人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们沉浸在延安的昔日里,沐浴着延安的气息,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在延安,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诞辰之际,我激情满怀、心潮澎湃,将积极发挥余热,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