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路上偶遇从前的同事,刚下班的他还穿着工作服,骑在电动车上,都没有工夫和我多说会儿话。望着他匆忙离去的身影,还有身上穿的那套湖蓝色工作服,不由想起我在武钢工作时与工作服的一些往事。
坚韧“帆布蓝”
1989年春,我们坐在厂会议室里等着念名字、分配岗位。劳资的同志先进来,挨个统计工作服的尺码,我报的是小号。等工作服发下来,小号的工作服我穿都大了,便自作主张,休息日里发挥自己的缝纫特长,把肥大的裤子改成了直筒裤。穿上工作服笔直地站在通勤车上,被同事夸奖:“好能干呀,帮我也改一条。”哪知工作裤太合身了,连坐下来都不方便,更别提蹲着干活了。好在一开始是跟着师傅学电焊,西服领的工作服暂时派不上用场,整天穿着厚厚的蓝帆布工作服。师傅跟我块头一样,她把别人不要的工作服洗洗补补,攒了一大纸箱,从里面挑出比较好的两套送给我。
蓝帆布工作服吸汗,可以防止被焊花灼伤。大热天里,我蹲在铁板上,在焊帽里瞪大眼睛,看着暗红色的金属溶液在我手下流动,清醒地感觉到汗水像蚂蚁一样在身上穿梭,又痒又难受。为了保证焊接质量,还是要咬牙坚持着把一根焊条一次性焊完。蓝帆布工作服陪伴我三年的电焊工经历,锻炼出坚韧与顽强的意志。
温暖“莫兰迪绿”
转行前夕,我清理好所有的工作服、工作鞋、电焊帽、电焊把、理论书籍,转送给厂里的同事,换上干净的工作服坐在广播室里。
那个阶段,武钢自上而下穿的都是一种灰中带绿、面料棉质的工作服,工作服的塑料仿铜扣子表面印有武钢的厂徽,文学爱好者总结那个颜色是现在流行的莫兰迪绿。我曾穿着那样的工作服,和报社的老师一起采访公司领导、厂矿劳模。有位省级劳模临近退休,问到他有什么心愿,他突然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领一套新的工作服回去?劳模在焦炉上烟熏火烤了大半辈子,最后只提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请求。他对工作岗位依依不舍之情,让我们不忍多看他的神情。全国学习武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时期,在各大媒体宣传报道中,武钢老领导们个个身穿这样朴素大方、温暖可亲的“莫兰迪绿”棉质工作服。
后来,我们单位因为企业发展需要,成为独立法人单位,职工的工作服要明显区别于武钢的其他厂矿。工作服各做了几套样品,由青年职工穿上,特地安排在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走台展示,供职工代表选择投票,最终选出浅灰色男式、枣红色女式的拉链式工作服。那是有史以来唯一一次男女不同款的工作服样式,左胸前还绣有单位的名字。
热爱“姜黄色”
过了几年,武钢再一次对职工工作服进行更新改进,我们单位的工作服还是与全公司一起统一了--姜黄色的男女同款夹克式工作服。不过这一次,公司机关的工作服与各二级厂矿有着明显区别,看到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人出现在现场,就知道他们是公司机关下来检查工作的。
所有新工人上岗前要接受安全教育,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要求职工上岗做好“两穿一戴”,即“进入现场必须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安全帽”。后来又有更明确的规定,每年劳动节后统一着夏季薄款工作服,国庆节以后统一着冬季厚款工作服。这样算起来,穿工作服的时间比穿个人日常衣服的时间还多一些,我也就养成了添置衣物“少而精”的习惯。
长时间穿工作服,爱美的女同志就会花点心思打扮自己,要显得稍微有点与众不同。秋冬季露出墨绿色或浅黄色或黑色的中高领毛衣,搭配出“英伦风”。在一次厂庆大型文艺汇演中,我们单位的节目本没有优势,一来年轻的女职工很少,加上排练时间仓促,临到节目预演时,舞蹈演员们的动作还不是很完整、很规范。怎么弥补这样的缺憾?唯有统一服装,首先达到整齐统一的舞台效果。花钱去租赁演出服不划算,我让她们穿上自己的姜黄色工作裤,上身穿各自的红色衣服,头发挽起,腰扎皮带,施以淡妆。预演那一天,一曲跳完,台下的领导们纷纷说:这像是文工团的在排练,这个节目不错,让她们当压轴的。到正式演出那天,她们用优美的舞姿,一招一式间畅快地表达着对工作、对生活的满腔热爱。
同事间相互转赠衣服,也是那个时候的人情温暖。面对条件困难的职工,我们会把自己拿得出手的衣服洗干净,送给他们。有一年春节走访到一户职工家,看到他们把孩子从老家接过来团聚。孩子们穿着我的二手衣服,大人们穿着干净的工作服,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吃火锅,我被他们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家庭氛围感染,一时间忘记了工作条件的艰苦。与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穿着这套工作服,一直带着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期望,还有家人对我的支持与帮助,由普通工人走上管理岗位。工作上的历练,让我从一个不动脑子乱改工作裤的“小马虎”,变得做事有章法、有条理。临近退休,清理交接物品时,所有的文件资料我都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后来的同事,衣物也全部送给了需要的人,个人物品除了十几本工作日记,还保留了一套工作服带回家收藏。
感谢曾经的工作经历,让我遇事学会忙而不乱、主次分明、兼顾平衡、讲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