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回顾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作为中央企业,宝武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高屋建瓴地提出“三治四化”“两于一入”总目标,在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和各制造单元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建成了数家3A景区企业,并努力争创4A景区,大大提升了广大员工的职业信心、企业信心、行业信心,增强了员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为实现“三有”生活奠定了基础。
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更加注重理念引领、建章立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充分彰显我们党对治水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达到了新高度。继《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黄河保护法》,于2022年10月30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宝武大部分钢铁基地、化工基地和矿山企业地处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集团公司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行业内率先制定《长江流域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并全面推进落实。
宝武以“废水零排放”为总目标严格落实雨污分流、达标排放,持续减少废水及水污染物排放;以“固废不出厂”为总抓手加强副产资源内部返生产利用和产品化出厂,切实化解固废转移过程中潜在的环境风险;以“绿色矿山建设”为方向,加大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大部分矿山获得国家或地方“绿色矿山”称号。目前,集团公司和太钢集团正在抓紧制定《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相关规划》,以指导黄河流域相关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新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也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巨大,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在钢铁行业推行能源消费革命时必须先立后破,尤其应以今年欧洲能源危机为戒,踏实稳健走好能源转型。
近中期,可以逐步推进“以气代煤”,逐渐加大天然气的消费比例,为碳达峰及达峰后的碳减排过程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大力度推进“极致能效”,通过“消灭活套”来提升以铁钢界面、钢铸界面、铸轧界面为重点的全流程能源效率,通过攻坚克难、科技创新实现高温熔融渣显热回收工艺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应用。
远期来看,“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要建立依托可再生能源的钢铁生产模式,发展全废钢电炉短流程炼钢或基于“绿电制氢+氢基还原”的钢铁冶炼流程;要加强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等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加速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导,全面巩固绿色城市钢厂建设的创新成果,以“低碳”统领“绿色、精品、智慧”全面发展,从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三个方面谋篇布局;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加快能效对标达标创标,加大节能技术投入,实现极致能效,引领行业发展;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加快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安全的用能保障体系;要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建设美丽中国奉献宝武智慧、宝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