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布佳:期颐老兵钢铁战士  □周琳矿山花开别样红图片集锦唱响“叮叮车”动人的音符动脑筋得“真金”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82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14

白布佳:期颐老兵钢铁战士 □周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白布佳,1923生,山西平陆人,中钢集团离休干部。他一生与党同行,身残志坚,坚守着让祖国富强昌盛的初心。早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革命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在冶金部工作,参与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建设、抗美援越建设、武钢一米七轧机的引进工作和宝钢的建设工作。深圳特区设立后,任中钢深圳公司董事长。白布佳的革命生涯,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是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实践者,是中钢集团、钢铁工业乃至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援建越南太钢时的白布佳

▲20世纪90年代,中钢深圳产业园

在延安这座大熔炉里汲取力量

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寇,取得抗战首胜,这个消息激荡着少年裴普甲(白布佳原名)的心,他毅然决定参军救国、守护家园。平陆县地处中条山南,山西人戏说“平陆不平”,这里尽是自北而南的缺水深沟、坡陡。为了抗日救国,14岁的裴普甲和一位同乡一起瞒着家人离家从军。他们徒步南渡黄河,再一路西行,经过了灵宝、潼关等地,在西安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正式加入八路军。

1938年8月,15岁的裴普甲随部队沿八百里秦川腹地,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由于害怕牵连在敌占区的家人,不得不更改姓名。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寻找谐音,最终,“白布佳”成了他沿用至今的名字。白布佳初到延安时,由于年纪小、个子矮,被战士们戏称“不比汉阳造高几分”,因此被分配到延安烽火剧团。剧团向老百姓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道理,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凝聚党的文艺宣传力量。有一次在剧院演出,白布佳不小心和毛主席撞个满怀,抬头看着身材高大的毛主席,不好意思地躲到一旁。毛主席却和蔼地笑着说:“小鬼,莫要怕。”这让少年白布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筹办俄文队,培养俄语翻译,以便学习苏联军事科学技术和对日作战经验。1941年,因为在老家念过书,白布佳被组织选派到抗日军政大学俄文队学习俄文和革命本领。在生活和物质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情况下,白布佳和大家一起刻苦学习,乐观生活。膝盖做课桌,小凳做课椅,拿草棍、树枝在地上反复默写俄文单词、语法。晚上,大家一起挤着睡在窑洞里的大炕上。有的学员幽默地形容:“抗大,抗大,就是炕大。”1945年8月,白布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这座大熔炉里,白布佳汲取了受用一生的力量。延安改变了他的一生。

1945年,党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电令肖华,统一指挥从山东抽调部队横渡渤海,进军东北。党组织派遣白布佳从延安到东北野战军跟随肖华司令员寻找和接收苏联在朝鲜储备的军用物资,用于装备东北野战军各部队。1947年底到1948年春,解放军在东北发起“冬季攻势”,在解放辽阳、攻克鞍山后,大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冲向营口,白布佳跟随吕麟部长指挥战勤工作时遭敌人空袭受伤,鲜血洒在南满(辽东半岛)大地上--他成了一名残疾军人,这是他为民族解放留下的深刻印记。

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是当时向中国提供军事物资援助的唯一国家。因精通俄语,白布佳被组织派去和苏方协调物资交接事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物资保障,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身残志坚和保家卫国的气概。

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践行初心

新中国建设的“一五”计划,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苏联帮助恢复和建设的“156项工程”。白布佳被派往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处,同时出任中方成套设备谈判小组副组长,参与项目规划编制和对苏协调谈判。后来,他又向组织申请到项目之一的本溪钢铁公司参加一线建设。此时的白布佳脱下西装,穿上了工装。在那里,他见证了本钢一号高炉淌出“人参铁”,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与妻子相识、相知、相爱,在太子河畔寻得了一生的挚爱,收获了幸福的家庭。

几年后,白布佳携妻儿来到北京,调入冶金工业部工作。由于性格耿直、实事求是,部领导和同事给他起了个“百不怕”的雅号。在执行上级工作指令的同时,白布佳敢于向领导率直表达不同意见,对下属既严格要求又宽容大度,尤其在公文写作方面,经常一个字一个字地批改指导。

1965年,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尽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白布佳受冶金部委托,以副团长的身份,参加了中国援建越南太原钢铁厂(简称越南太钢)的工作。当时正值越南抗美战争的艰难时刻,越南境内频繁遭到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白布佳和同事们不得不顶着酷热的天气,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往来于河内和越南太钢所在地,工作条件异常艰苦。项目建好时,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胡志明参加了剪彩仪式,并在随后的庆祝活动中与中国援越人员一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白布佳还获得越南政府授予的一级勋章。

20世纪60年代末,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白布佳被下放到离家万里之遥的干校农场接受劳动改造。这位在抗战中坚守八年的老战士,又在干校经受了八年的磨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初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引进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尽快实现现代化。此时的白布佳重回冶金部,参与和领导冶金技术装备引进的筹备工作。从鞍钢、武钢的改造,到宝钢等企业的引进,从技术交流、设备引进到资金筹措,白布佳全程参与了技术引进领导小组的工作,并快速成为了冶金装备技术引进方面的行家里手,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改革开放中勇做“拓荒牛”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根据外贸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按照工贸结合的基本原则,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组成中钢集团前身的冶金部所属企业之一)作为冶金行业的外贸“窗口”正式成立了,白布佳担任副总经理。

工贸结合是外贸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搞进口,尤其是成套设备进口工作,白布佳和团队还可以胜任,但是搞一般贸易,尤其是对西方国家出口工作还是一片空白。从零开始,公司采取产销直接见面的办法,这可以让生产企业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需要和对产品规格、质量、包装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公司在成立的前半年,便与国外和港澳厂商接洽近千次,签订了大批贸易协议与合同。1982年,在白布佳的领导下,公司出色地完成了单笔10万吨角钢的出口大单,3个月按期、按量、按质、按规格品种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取得了国内企业和国外厂商的信任,一次性赚到了3000多万美元的外汇。那一年,公司创汇额高达3亿元,为解决国家急需外汇和企业急需资金和订单,开创了新的局面。

1980年深圳特区正式成立。冶金部和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紧锣密鼓地参与深圳特区前期建设的准备工作。总公司决定在深圳这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桥头堡,建立一个冶金工业服务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外贸型窗口公司,并任命白布佳为董事长。当时已过退休年龄的白布佳带着党和国家的嘱托,挂帅出征。在深圳特区这块土地上,当上了“拓荒牛”,一干就是十年。

回顾当年,深圳这个与香港仅有一街之隔的海边小渔村,放眼望去全是一片简陋的渔民住房。白布佳带领三四个同事住民房、睡地铺,自行开伙做饭。因吃不惯当地饭菜而被迫一日三餐吃面条的他,只好托人从家中带点挂面和老伴炒的豆瓣酱凑合着吃。因战争失去左手三指,年过花甲的白布佳只身带领团队,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用延安精神激励自己,感染青年。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和艰苦探索,公司的基础初步奠定:在蛇口购置了工业厂房和仓库设施,在罗湖区购置了职工住宅,在国贸大厦购置了办公用房。公司名称定为“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深圳工贸公司”,经营方针为“工贸结合,以工为主”。

以白布佳为首的经营班子,给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经营理念:一是以市场经济的观念来引领企业的发展,二是坚持“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奋发有为、只争朝夕、改革创新”的特区精神,三是坚决摒弃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官商作风,靠企业自身竞争力在市场中创新开拓并形成独特风格。他们给中钢深圳公司留下了宝贵的业务经验和精神财富,白布佳带领同事在深圳付出的汗水和取得的成就,成为了写进《春天的故事》的生动音符。

秉持家国情怀,白布佳这位“老兵”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义无反顾地奔赴各个“战场”,在延安,在东北,在北京,在异国他乡。从血气方刚的少年,到期颐之寿的老人,他始终保持钢铁般的意志为国为民,坚守军人的本色。100年的悠悠岁月,关于他的那些青春、奋斗与奉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宝武人、中钢人不会忘记。

(素材:宝武史志办公室)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