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为先,一切皆可极致高效助力“钢铁巨龙” 腾飞的神器聚焦车轮加工专题  培养高技能人才送教上门发挥“特殊眼睛”的作用做好“人机料法环”的大文章宁波宝新轧钢 智造中心深度挖潜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82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18

行动为先,一切皆可极致高效

--宝武干部员工对标找差启示录(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宝武党委一届七次党委(扩大)会上指出,“要以子公司对标找差实践促进宝武建设世界一流伟大企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对标找差”是促进宝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宝武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市场形势日益严峻的态势下,拓展视野谋发展、眼睛向内抓变革的有力举措。

各子公司干部员工在对标找差行动中,有怎样的直观感受?在学标杆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对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迪?本版推出“对标找差启示录”栏目,请干部员工谈谈对标找差的实践体会。通过学习和实践,为助力宝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作出新贡献。

学习见行动创造新纪录

宝钢股份热轧厂轧钢主任工程师姜 丰

面对当前钢铁行业严峻形势,热轧厂2050产线锚定“现代热连轧引领者”的目标,积极响应公司“战危机、创一流”冲锋号角,坚定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追求极致、精益管理、全线协同、苦干实干。我坚持践行“绿色生产为纲”理念,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全面对标找差工作,重点与青山基地进行热送热装对标。

青山热轧组建了“1238”极致热装模型,以炼轧一体化、预测组织生产两大生产模式为基础,结合自由轧制、快判快轧、库区保温、直接轧制等项目进行推进。他们牢牢抓住低库存这一牛鼻子,全生产体系以此开展支撑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通过板坯库管理、热送、热装、品种四大模块,建立“1+4”热送热装管理体系,体系化运转能力持续增强,大大加快了产线热送热装提升速度。

通过对标学习青山基地好的做法,结合宝山基地2050产线自身特点,我们在制造管理部、炼钢厂、冷轧厂以及相关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撑下,制订“以板坯库低库存为中心,提升400℃热送热装比率及热装温度”“提高小时产量”“提升日历作业率”等多项行动计划,持续开展生产计划、设备状态天天读,大力推进品种钢生产组织优化、设备薄弱环节重点攻关等工作,为产线再创历史纪录打下坚实基础。在产线全体系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去年12月份2050产线全月轧制量创造三炉模式下产能历史纪录,超越以往四炉模式月均轧制量,产线能耗创历史新低,为产线及热轧厂降本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下一步,宝山基地2050产线将持续全面对标找差,打造极致效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积极有效的行动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观鄂钢,带给我春雷般震撼”

马钢制造管理部部长助理长材产品室高级经理杨泉山

兔年元宵佳节刚过,我作为马钢对标调研团队的一员奔赴鄂城钢铁。沐浴着早春二月的细雨,我们来到位于长江南岸历史文化名城鄂州的鄂城钢铁,这里不仅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建筑用钢材生产基地、重要的工业用钢基地和新兴的高端板材生产基地,也是湖北省首家超低排达A的钢铁企业。

短短一天的交流学习,我耳闻目睹着鄂钢的嬗变,犹如春雷般震撼。近几年,鄂钢壮士断腕、重塑自我,脱胎换骨、破茧成蝶,找到了一条最为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即坚持“以快制胜”,打造极致高效和敏捷经营的独特运行体系,在集团公司内异军突起,让大家刮目相看,纷纷前来取经。

“一切皆可极致高效”,鄂钢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围绕钢铁生产链条剥茧抽丝,流程应短尽短、物流应快尽快,看准目标,攻克一切阻碍,大干快干拼命干。在鄂钢,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为了极致高效,鄂钢永不懈怠,真正体现出“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

在鄂钢制造部,跃入眼帘的一组组数据,便是他们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的真实写照。铁水罐平均温降80℃、转炉出钢平均温度1635℃、热装平均温度600℃……正是这些鲜活的数据,让我看到了马钢蕴藏的提升空间。只有直面差距,才能奋起直追。时不我待,从现在起,我们将以提升铁钢界面效率、提升库存周转效率、提升渣钢回收效率等三个项目为抓手,在业务上深度对标鄂钢,充分学习和领悟“一切皆可极致高效”的精髓,为马钢打赢扭亏为盈翻身仗贡献制造力量。

惹人羡的岗位创新成果

中南钢铁鄂城钢铁焦化公司回收车间主任徐群星

去年的一天,我们去中南股份化产中心进行技术交流,参观了那里的“杨涛创新工作室”,小小的工作室里,放满了获奖证书和奖杯,我感触颇深。中南股份的专利特别多,很多都是基层一线职工的智慧结晶,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创新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如果我们也能够像中南股份那样,发动职工全员创新,一定能够优化很多生产工艺参数,改进设备状态,为公司的降本增效贡献力量。

回来后,我立足回收车间的实际,针对性开展工作。一是全面打开思路,取长补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带领大家真正了解和熟悉回收岗位的生产工艺,摸索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研究瓶颈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岗位对标,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重新检视我们在生产技术、化产品回收率等方面的技术路径,在对标中寻求突破。二是聚焦回收车间化产品回收率,突出绩效考核的刚性,充分激发全员创新、降本的积极性。在班组内部以“班班有指标,人人有措施”为原则,建立班组一人一表制度,营造了“按要求攻关、按措施落实、按制度获得薪酬”“每个人都是经营者”的工作氛围。

2022年,由我带头实施的“焦油渣深度处理”创新项目实施后,有效提高了生产作业率,焦油产出率提高1千克/吨焦。通过提高焦油产出率,全年实现经济效益达到520万元。回收车间职工通过不断钻研,实施了“pH在线监测装置”“阀门进出口增设电动眼镜阀”等多项岗位创新项目,不仅促进了设备运行稳定,保障了生产,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液碱消耗由2021年的4.28千克/吨焦直接降至3.85千克/吨焦,液碱消耗费用节约80万元;共申报了5个专利,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

虽然回收车间的岗位创新、对标挖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基层一线的班组长们总结经验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学习改善。我认为,我们在提能力降消耗、指标进班组等方面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只要目标明确、措施清晰、行动迅速,持之以恒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够在创新突破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