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忠宝 杨 波 钟利红
这是学术的盛宴,大咖云集。
来自全球钢铁业及产业链、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起,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热点话题,交流分享前沿技术,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发展共识,畅享“绿色低碳”新未来。
10月24日,围绕2024年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论坛暨第九届宝钢学术年会“低碳钢铁绿色新未来”主题,涵盖钢铁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和智慧制造等领域的12个技术分会场在宝武人才开发院举行。
“快!再加几把椅子。”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赶紧搬来椅子,在本就满满当当的会议室内“见缝插针”。无论是学术报告厅还是会议室,几乎都能容纳上百个位席,但是还是有些人只能站着听讲。
嘉宾细细道来,听者认真聆听。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电脑键盘的敲击声,以及对着大屏幕的拍照声,与分享嘉宾的激情话语交织在一起,悦耳动听。
走进绿色炼铁分会场,来自力拓的Simon Farry正在作关于“以更好的方式助推钢铁行业减排”的交流分享。Simon Farry的报告内容很丰富,对于进一步推进钢铁业绿色制造具有很高的价值!”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炼铁厂能源管理高级主任工程师徐辉边听边记录,他表示,宝武与力拓的合作历史悠久,范围覆盖项目开发、新技术研究,以及钢铁生产碳减排等方面。Simon Farry的报告中亮点纷呈,比如开发中低品位矿低碳利用路径,不仅能够助力解决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且这些积极的低碳技术和创新举措,将为构建全球钢铁产业绿色转型供应链、价值链赋能。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提升烧结过程燃料燃烧效率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及CO2排放》……”北京科技大学刘征建教授带着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在演讲台上娓娓道来。许多与会者表示,作为钢铁工业碳减排和污染控制的关键工序,烧结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刘征建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开拓了低碳烧结的新方法,形成了绿色低碳烧结的创新技术,还提升了烧结清洁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为烧结碳减排和污染控制提供了支撑。
在绿色轧钢分会场,来自普锐特冶金技术日本株式会社的黑田彰夫,深耕热轧领域30多年,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精彩而专业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在提问环节,与会者聚焦“钢铁绿色化发展”踊跃提问,会场气氛活跃而热烈。
茶歇时间,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魏鹏元博士穿越人群奔向世界钢铁协会可持续发展部部长Andrew PURVIS。没能抢到提问机会,魏鹏元博士希望利用茶歇请教。“我正在做钢铁行业碳排放相关的研究,Andrew PURVIS给予了指导。”一番交流后,魏博士表示收获满满。
掌声不时从一个个分会场传来。“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来自东北大学的教授朱苗勇既是论文的发布者,还是绿色炼钢分会场的主持人。他认为,此次大会发布的论文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还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对钢铁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很强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本次技术分会场发布的论文代表着相关领域内的前沿水平。如西马克集团Simone Severo的《西马克绿色电炉技术与数字化发展》、华威大学Li Zhushu的《加强废钢有效利用,促进钢铁工业可持续性发展》、北京科技大学朱荣教授的《低碳背景下,电炉炼钢深度净化技术进展》、必和必拓Ellis Benjamin George的《钢铁冶炼低碳技术发展简介》……面对大会涌现出的一批批关注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的全新课题和成果,许多参会嘉宾忍不住点评道:“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路径、措施如何选择,是钢铁产业链利益相关方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我们相信,只要全球钢铁业同行能够凝聚共识,通力协作,就能够找到低碳转型的务实路径。”
QP钢是汽车用高强钢家族中的“佼佼者”。宝钢股份是世界上首家将QP钢实现商业化量产的钢铁企业,而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教授John Speer则是QP钢概念及工艺理论的提出者,并且多次应邀到宝武开展技术交流。在汽车产品分会场,John Speer教授围绕“超高强钢开发和北美低碳汽车板产品发展方向”作了交流分享,并提出了一些热点话题,引发大家极大兴趣。
在汽车行业有这样一种说法:正确的材料要用在正确的地方。汽车用材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在12个技术分会场中,汽车产品分会场专门设置了圆桌论坛,由宝武首席科学家王利主持,John Speer教授和香港大学黄明欣教授、东北大学徐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罗海文教授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面对镁铝等新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异种金属材料的焊接技术、合金材料的设计及其应用等备受业界关注,在汽车产品分会场就专门安排相关内容的分享。“都是前沿技术焦点、热点关注话题。”很多参会嘉宾纷纷点赞技术分会场的交流主题。
在宝武自主研发的钢铁行业大模型正式发布的第二天,智慧制造分会场的首场学术报告--《行业大模型发展及落地》格外引人注目。“大模型拥有千亿级行业全场景蓝海市场,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是大模型发展趋势之一。”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申恒涛在报告中提到,大模型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中,废钢判级能提升废钢利用率和节约人力成本。“宝武钢铁行业大模型应用后,有产线年均增效超千万元。”不少与会者十分关注钢铁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前景。
一只机器狗稳稳地站立在满是泥泞的皮带通廊上,使用摄像头观察设备运行情况。莫纳什大学陈超教授团队展示的一张图片引得大家纷纷拍照。“这只皮带通廊四足巡检机器狗能在600毫米皮带通廊上自如行走,已有来回1公里的成功经验。”宝武中央研究院的童喆凯博士自豪地说,他们计划今年底在宝钢股份试投用这款机器狗。
“他们对钢铁行业碳减排的研究具有超前眼光,标准制定得十分细致。”听完ResponsibleSteel发展与创新总监Shivakumar KUPPUSWAMY和高级脱碳顾问Alli DEVLIN所作的《<负责任钢铁>标准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报告,武汉科技大学张伟教授感慨地说:“报告中,Re⁃ sponsibleSteel就可持续发展钢提出了13项详细指标定义,这在国内是新事物。”张伟教授所在团队负责的研究项目在宝武低碳冶金创新基金支持下得以开展,还在本次年会上进行了分享。他感受到,宝武低碳冶金创新基金面向全球的设立,切实为国内外冶金学者提供了充分的经费资助,通过发布低碳基金指南还为行业指明了前沿攻关方向,是契合宝武品牌和形象的战略性举措。
报告发布期间,不时可以见到步履匆匆的与会人员,手拿会议指南手册,循着指示标牌,在志愿者或工作人员的指引,在各分会场间“串场”,只为聆听“心仪”嘉宾对前沿技术的分享。
夕阳晚照。整整一天的技术分会场分享在落日余晖中圆满结束,会场外,有的与会者依旧抓住最后的时间进行交流,有的与会者握手话别,期待下次年会再相逢,更期待“低碳钢铁绿色新未来”!
记者张 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