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深厚底蕴寻求更大突破干部得有等不起、慢不得、闲不住的紧迫感质量检测的“女门神”不让工友漏斗疏堵又内心添堵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99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1-07

积累深厚底蕴寻求更大突破

--“奋进宝武,创新有我”大家谈(十九)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新时代新使命,面对宝武发展道路上的新挑战,宝武人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岗位上还有哪些创新潜力点?需要企业在基层创新文化培育上做什么?我们推出“奋进宝武,创新有我”大家谈栏目,请宝武基层科技战线的创新能手、专业带头人等畅谈投入创新实践的思考、打算和做法,促进一线创新蓬勃开展。

在技能传承中“守正”在变革发展中“创新”

中南钢铁中南股份制造管理部化学检测协理张 悦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赋予了当代青年新的使命与担当,我们更应将守正与创新融入到工作与实践中,在技能传承中“守正”,在变革发展中“创新”。

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入职后时刻被前辈们对青年人尽心尽力地提携与帮助所感动。在前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从岗位工作内容与职责,到仪器操作使用及维护,再到各种样品的检测方法和过程,我们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与发展,同时我们也把自身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岗位实操充分结合起来,让前辈们的技能得到更好传承。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则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在技能学习中,仪器维护及检测方法优化方面的诸多创新点不断被我们挖掘出来,如精密仪器关键配件的维护保养方法、清洗条件优化,以及通过检测条件优化来延长检测仪器光源、色谱柱使用寿命的方法等。随着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检测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在变革发展中的“创新”也一定会越来越多。

在如今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宝武青年员工更要会创新、能创新、敢创新,守正不渝、创新不止,做敢于担当作为、勇于突破创新的青年,为宝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青春力量。

打破束缚,

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中南钢铁鄂城钢铁宽厚板厂技术员刘良勇

作为宝武一员,我深知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和团队的工作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创新带来的巨大力量。

曾经,我们在生产线上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产品的合格率一直无法达到理想水平。团队成员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我们从工艺流程入手,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改进。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最终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成功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在新时代,面对新的挑战,我认为宝武人在创新活动中应当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首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满足于现状。其次,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

就我自身的岗位而言,我认为创新的潜力点在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同时,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合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团队的创新项目,与同事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宝武人都能从自身岗位做起,积极投入创新实践,就一定能够形成人人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宝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创新突破提升工作效率

中南钢铁重庆钢铁设备管理部液压润滑技术员曹丽明

作为一名从事液压润滑的技术员,我始终认为,创新性的思考既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突破,创新很多时候源于对工作中细微处的改进。我的创新方法就是主动查找设备缺陷或管理问题加以改进。

油是液压润滑系统的“血液”,油品理化性能的好坏对液压润滑系统至关重要。原油品理化指标检测需人工在检测系统中输入委托计划、并按标准一条一条比对判定结果。结合重庆钢铁IEQMS系统建设,我牵头组织检测中心及各单位液压润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团队,共同研究油品检测数据在原检测系统和IEQMS系统检测数据互通的方案。经过大家不断地讨论优化,从编制化验油点检标准开始,创新性地在IEQMS系统中设计了油品周期检测计划自动抛送、送检标签一键打印、检测结果自动判定等功能,液压润滑系统的油品是否按周期送检、检测结果是否有异常,在系统中一目了然,大大地减少了现场点检人员人工输入委托、判定结果的工作量,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让科技创新

在传承中迸发活力

中钢热能院功能材料事业部

部长王广兴

中钢热能院拥有70年创新历史的厚重积淀,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有机融合,内化成为热能院的红色创新基因,并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不断传承。

我常常回忆起二十年前刚刚踏进中钢热能院时的情景。从那一刻起,前辈们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就深深感染了我。在之后的十几年里,我和同事陆续完成了国内第一个高纯有机硅活性中间体的开发,建成了热能院第一条功能化学品中试验证线,孵化了国内第一大9-芴酮生产基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积累和工程奠基,2009年国内第一个万吨级煤系针状焦生产线在热能院建成投产,国外对超高功率电极用焦垄断时代宣告终结。一代代基层科技工作者是创新的推动者,也是创新的见证者。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四个面向”,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敢于打破原有的束缚,勇于尝试新思维,我们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突破性的创新,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文化是核心资源和不竭动力。创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源自对现状的思考和挑战,源自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源自对目标的坚持和努力,源自企业创新文化的不断培养和升华。

科技创新需要脚踏实地、需要有耐心,基础研究是源泉,而技术创新则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关键。只有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无缝衔接。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更多的成果和价值。在新材料领域的研发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创新的空间和机会的同时,应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研究方向,实现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需要市场导向。市场是创新之舟的指南针,必须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抓住市场的痛点和机遇,找准自身的定位和优势,将创新成果与拓展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创新真正“扎根”,有效地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回报。我们要锚定中钢热能院“12345”战略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企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