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记者 骆 杨 通讯员 程亚南
本报讯 马钢检测中心原料取样作业区通过国内首创的合金自动线,成功破解各品种交叉污染和制样不均等行业“顽疾”。合金自动线取制样段于1月20日正式上线运行,不仅显著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使样品检测周期大幅缩短。截至目前,该作业区已完成自动取样与人工取样之间的数据比对超120批次,充分验证了硅铁、锰系合金自动化取制样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标志着马钢在合金检测智能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检测中心原料取样作业区合金自动线现场,机械臂舒展的金属光泽与操作屏跳动的数据流交相辉映。检测员轻点鼠标,智能控制系统随即启动,“唤醒”银色长龙般的检测线。“嗡--”随着破碎机低沉的轰鸣,待检的硅铁合金被机械抓手精准送入产线。杀包、破碎、混匀、缩分、研磨、风送……一道道工序在封闭的智能化设备中一气呵成。透过观察窗可见,原本需要人工搬运的笨重合金块,在自动化设备里化作粒度均匀的样品,顺着气动管道如溪流奔腾,直抵化验终端。曾经需要4小时人工操作的工序,如今在1小时内即可完成。在密闭式作业舱内,锰、硅、碳等敏感元素各安其位,智能化控制系统可根据目前使用到的7类主要合金不同特性自动调整参数,彻底告别了“一勺烩”的人工操作时代。
下一步,马钢将继续推进检测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检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