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通过平台进行远程监控。
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这些原本存在于传说中的神奇本领历来为人们称道。但市食药监局却通过科技手段将其变为现实,成为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利器,食品安全问题的“智”理新模式逐渐崭露头角。
食安监管“千里眼”:
远程电子监控系统
“一直以来,如何做好食品生产企业加工车间、食品流通单位存储库房、餐饮服务单位后厨等这些重点区域的监管工作是件令人头痛的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孙康介绍,远程电子监管系统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只需要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关键区域安装网络监控摄像头,便可通过实时图像,对这些关键区域进行24小时监管。目前,市食药监局已对全市30家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大型餐馆进行了远程电子监控。
食安监管“顺风耳”:
“智能食安”电子监管系统
“自从有了这‘电子秘书’, 对食品生产经营业户进行检查时就方便许多,发现问题可通过移动终端将检查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需要时还可以随时查阅,省去了不少麻烦!”在即墨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张公毅一边通过移动终端详细记录业户相关信息一边说道。
张公毅口中的“电子秘书”就是“智能食安”电子监管系统。据了解,该系统不但可以像“顺风耳”一样随时收集对业户的动态监管信息,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梳理汇总,查找一段时期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点。目前,该系统已经涵盖6504家业户近万条监管信息,对食品安全问题预警起到了积极作用。
食安监管“飞毛腿”:
食品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手机APP 扫描平台
自动生成的产品追溯二维码
后,手机上便显示出
产品生产企业信息、
原料使用情况、销售
方信息、销售情况等
内容。在市食药监
局,工作人员现场演
示了追溯公共平台
的使用方法,十分简
便。
据了解,平台运作原理并不复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将产品原料购进、成品供应、销售去向等信息录入并上传到平台数据库后,系统将自动梳理出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网络。一旦发现问题食品,执法人员便可以通过平台立即确定问题食品的来源及去向,有利于在极短时间内截留问题食品,将危害降低到最低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目前,该平台已将298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产在售的20 大类1065 种共计41307 批次食品的相关信息囊括在内,消费者可自行登陆网站或者通过手机APP 查询食品的生产销售信息。
市食药监局正将三大系统进行整合,介时将打造出集实时监控、动态监管、产品追溯等于一体的“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效能也将随之大幅提高。(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