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华通讯员刘天鹏
3月2日,45岁的冯军生利用清晨的微光仔细挑选着鸵鸟蛋,“那边的都是已经挑选好的,一会儿准备进城给客户送过去。”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3筐鸵鸟蛋整齐地摆放在小货车上。
前两年,冯军生积极响应家乡号召,返乡创业。返乡后,冯军生在西平县蔡寨回族乡租赁了15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地干起了他的“老本行”,经过多方考察,冯军生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引进了200余只鸵鸟。经过近一年的引进、繁育,鸵鸟已达500多只,日均产蛋50余枚。
“老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可在我这儿,带毛的都是宝贝。”谈起鸵鸟带来的经济效益,冯军生的话匣子便收不住了,“鸵鸟全身是宝,鸵鸟肉营养丰富,一只母鸵鸟能卖1万多元,养殖2年后即可下蛋,市场价每个180元左右,蛋壳还可以做成工艺品。皮是优质皮革,羽毛可以用来制作装饰品。”
“这鸵鸟看着如此‘金贵’好饲养吗?”面对记者的疑惑,冯军生笑着说:“其实一点也不娇气,它们耐严寒、耐高温、不易生病,喂养起来也不复杂,平时主要以鲜草、青菜、麸皮等混合饲喂,辅以玉米等精饲料。”
提及下一步打算,冯军生表示,要把养殖基地做大做强,努力开拓好西平县这一空白市场,继续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专业的饲养方式使鸵鸟的繁育、推广等关键环节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以订单形式,逐步向周边县(市)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