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习近平
【编者按】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莅淅川视察,“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地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的谆谆叮嘱言犹在耳,“让移民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殷殷嘱托感人肺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历史论断直抵初心,面对面的指导为新时代淅川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党中央对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的殷切寄望,令全县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倍觉自豪、倍增信心。
真情似海,厚望如山。夏去冬至春复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一年来淅川改革前行的最强音。“双九战略”开新局,“三面红旗”燃激情,全县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转化成为民谋幸福的真切行动,奋力开创淅川发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康帆杨振辉
水泥路面平整宽阔,光伏路灯整齐明亮,文化墙面图文并茂,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花草树木赏心悦目……4月22日,记者再访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不禁感慨:村子变化可真大!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淅川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时,动情地说:“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等‘三面红旗’争创活动促进乡村振兴,统筹做好移民后续发展稳定工作,确保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让移民群众在新家园安居乐业。”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
典型引路邹庄树标杆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附近的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共有175户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从16公里外的油坊岗村搬迁到这里。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为了更好地支持邹庄发展,淅川县提出建设“大邹庄”战略,邹庄村与邻近的水闸、下孔、孔北4个村成立联合党支部,汇聚更多的资源、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和智慧农业。
在绿油油的麦田旁,矗立着十几栋钢构的温室大棚。“村里流转1000亩土地种草莓、苕尖,小麦收获后全面开工,争取年底见效益。”驻村第一书记崔丽萍说,“我们还建设1000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系统,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实现智能化种植。”
据悉,邹庄村还成立了掘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为核心统一管理,村民入股参与分红,每股1000元,每股每年有150元的保底收益;还建成扶贫车间、引进藤编企业,让村中老人、妇女都有活儿干。
“土地流转一亩一年800元,务工有收入,产业发展起来有分红。咱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张光先说。
“其实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崔丽萍介绍,目前,邹庄村已成立了掘井人农业合作社、大邹庄旅游有限公司、大邹庄劳务有限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挖掘村里的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打造集红色研学、农耕文化研学、农旅休闲等于一体的观光带。“到那时候,会有更多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如总书记嘱托的那样,‘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面红旗引领振兴路
大邹庄,是移民发展的示范村,也是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淅川县发出争创“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等“三面红旗”动员令,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吹响了乡村振兴的“集结号”。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