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千金要方》有云:“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省纪委监委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过程中,用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三味药”治疗未病之疾,推动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有机贯通,助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营商环境不优,背后往往有腐败和作风问题
“第一味药”对症党员干部思想松懈、纪法观念淡化、廉洁自律意识弱化等问题,以惩示警、强化震慑。
“被告人施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为他人谋取利益……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在延津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内,200余名科级干部现场旁听庭审。警示教育的“镜头”更近了,党员干部离党纪国法的“红线”更远了。
除此之外,该县纪委监委还拍摄《剑指尘霾》《亮剑》等警示教育片,印发《优化营商环境警示教育典型案例汇编》,全方位、多角度以案释纪、以案释法、以案明德,把纪律处分“一张纸”变成纪法教育“一堂课”。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政商关系不亲不清、“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等典型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曝光,召开警示教育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参加旁听庭审……用足“剂量”,确保“药效”,警醒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党员干部对政商交往权力边界、尺度把握更加明晰。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通报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521起,制作警示教育片110余部,释放出从严从紧查处的强烈信号,警钟长鸣、震慑常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第二味药”对症法规执行不严格、制度机制不健全、权力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做深做实做细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堵塞制度漏洞,强化监督制约。
濮阳市纪委监委聚焦全市行政执法领域,搜集、分析监督和查办案件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制度漏洞,向有关单位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并印发《濮阳市行政执法领域以案促改指导方案》,在37个具有行政执法权限的市直单位开展以案促改,共排查风险点901个,新建、修订制度316个。针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对18家市直单位“一把手”进行电视专题访谈,对261名科(室)长开展一对一专题监督谈话。通过靶向治疗、精准施治,整改了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行政执法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实现“药到病除”。
“像是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未病先防、初病防变,自身免疫屏障更加牢固,肌体也更健康了。”该市司法局一名中层干部说道。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清找准营商环境方面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06份,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强化制度建设、优化权力配置、健全监管体制,持续巩固依法行政、依规用权的法治环境。清正廉洁、干事创业的氛围是营商“软环境”
“第三味药”对症政商交往“勾肩搭背”亲而不清、“谈商色变”清而不为等现象,双向发力提升思想觉悟,推动政商共融,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政商关系。
以“清廉河南”建设为契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清廉企业”培育为抓手,不断强化企业党建引领和纪检组织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内部廉洁防控体系建设,并有效运用“反对贿赂·亲清政商”教育平台,拓展延伸以案促改和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推动广大民营经济人士遵规守法、诚信经营,以合法合规的方式与党员干部交往。
唐河县纪委监委制定《清廉企业创建指导性标准》,从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弘扬清廉文化3个方面进行明确,创建“清廉企业”示范点23个,以点带面推动廉洁文化融入企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为保障党员干部“有畏”更“有为”,省纪委监委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具体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让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漯河市纪委监委制定《关于建立干事创业风险事前报备和容错免责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变事后“容”为提前“报”,对已受理的报备事项,无须申请直接进入容错免责程序。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风险报备,推动13个农业产业项目快速完成申报,时间压缩80%,申报数量增长20%,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王祎好)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省纪委监委用三味良药“治未病”,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中达到了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的效果。这不仅是“三不”一体推进的有效实践,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的具体体现。下一步,省纪委监委将持续把标本兼治作为重要原则,把有力有效强化震慑促进治理作为重点任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努力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近日,台前县纪委监委开展“一企两店三户”联系活动,一线走访了解企业门店商户生产经营、职能部门干部作风、惠企政策落实等情况,以强有力的监督助推全县营商环境优化。 张乐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