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花变经济草成钱一缕药香越千年水蕴品质田保粮一村多品产业旺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5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5-12

一村多品产业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于涛曹国宏曹相飞

对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村民曹阳祥来说,五月将是忙碌的,也是难忘的。

4月29日,曹阳祥家传出轰隆隆的声音。他站在二楼的房间里,正配合装修工人对房间进行改造。预计5月份,他家的农家乐就要建成了。“最近都在为这个事忙,只要政府有规划,我相信生意肯定不会差。等建好后,儿子儿媳妇就带着孩子回来了。”曹阳祥说。

门前牌子上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曹阳祥家”,让曹阳祥有了实实在在的底气,也让他一直忘不掉总书记来时的场景。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曹阳祥家,与他拉起了家常。

“总书记问我家有几口人,问我平时都干些啥,还问我移民房是咋建的,方方面面都问到了,让我很感动。”曹阳祥说。

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儿子儿媳妇不久回家开农家乐;加上土地流转费用、移民扶持费用、合作社入股分红费用,曹阳祥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民邹会彦与曹阳祥有着相似的感受。

“我记得很清楚,总书记是下午5点41分来的我家。来我家后,总书记就直接进了厨房,随后又查看了卫生间、杂物间、两间卧室,一个一个仔仔细细看过来。”邹会彦说,“在客厅,总书记问了我们的工作和收入情况,了解了小麦病虫害防治和小麦、玉米的价格情况,还嘱咐我的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做国家有用之才。”

邹会彦细数着自家的可喜变化,笑着说:“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像总书记祝福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淅川是全国水利移民第一大县,因修建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历经半个多世纪,先后移民36.8万人,两次出县安置移民共21.55万人,县内安置移民共15.25万人。

邹庄村有175户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从九重镇原油坊岗村搬迁至此,成立新建制村。

“‘吃水不忘掘井人,扶贫之后是振兴,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把移民放在重点。’总书记的话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有信心把移民村的日子过好。”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说。

一年以来,淅川县坚持“示范引领、点线结合、组团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成立了大邹庄联合党总支,将邹庄村与周边3个村联合打造,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发展。经过实地考察和详细核算,收益好、见效快的草莓产业被确定为发展方向。

“我们成立了草莓种植合作社,流转了1000亩土地用于发展草莓大棚,每亩收益1.5万元以上,收益好的能达3.5万元以上,目前合作社用工800人以上,人均年收益1.5万元以上。”邹玉新说。

草莓种植合作社按照股份制将每亩地划分为20股,每股本金1000元,村民景海江入了一股,家里总共入了五股。“政府给我们提供了每亩150元的保底收益,而且草莓种植收益的80%归我们所有,我们肯定加入。”景海江说。

产业多,农民富,从内到外,邹庄村透露着生机和活力。

在邹庄村外围,麦田里一片青绿,长势极好。邹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崔丽平说:“邹庄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发展高效智慧农业,通过土质、喷灌等技术改良,种地不再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也越来越高。”

在邹庄村内部,红顶白墙的二层小洋楼分立路两旁,村容村貌刷新了颜值。“淅川县投资1000万元,建设红色旅游线路,以总书记的足迹在邹庄村谋划了15个旅游点位,成立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可吸引1000多人从事旅游管理、交通、保洁、餐饮等工作,人均月增收3000元。”崔丽平说。

如今,邹庄村600平方米的藤编车间已经运行,让村民在家门口都有工作;村劳务公司已经成立,给闲置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掘井人合作社开始发展,让村民人人入股都有钱挣……

“邹庄村产业多,一村多品,样样都做好,一定牢记总书记嘱咐,让邹庄移民村成为乡村振兴的代表。”崔丽平说。

丹江口水库 淅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