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成面道阻且艰芒种是什么作物的成熟季节江南芒种适当吃“苦味”预防热伤风送花神图片新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6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5-27

麦粒成面道阻且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何弘尚伟民/文李庆琦/插图

白面制作的食物,可谓数不胜数。以我国为例,罗列出来的家常面食可长篇累牍:馒头、花卷、包子、烧卖、烙饼、烧饼、火烧、馕、油条、菜角、壮馍、饺子、面条、挂面等。据说以做面著称的山西人,面食能做出280多种花样。工业化加工的面食,也是食品的主流,饼干、面包、馍片、方便面、速冻水饺等,在超市的货架上占据了食品的大片“江山”。

小麦在我国种植的历史相当长,但由于在“粒食”时代麦饭或麦粥的口感非常差,均是作为底层平民的食物。粒食,即直接将粮食颗粒煮熟吃。在先秦时期,乃至到了汉代,人们还普遍认为“粒食”才是正统的吃法。而磨成面粉吃,被看作是缺乏教养的化外之民。

战国时期虽然发明了石磨,但麦子的食用并没有很快从“粒食”过渡到“粉食”。

一直到唐代中期,随着中原与西域各民族的交流,“粉食”才逐渐被人们接受。但致命的“面毒说”又让人们对小麦产生了“歧视”。唐代的《新修本草》专门辟谣,明确说小麦无毒。但当时一些权威“专家”仍言之凿凿称其有毒--

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吃面多了,易引发外邪侵入体内,用花椒、萝卜方能克其毒。孙思邈还信誓旦旦地说,他曾亲眼见过一些吃面多的山西、陕西人小腹发胀,到最后头发脱落而身亡。

宋代人认为面吃多了会上火、长疮、肿腮帮子、肠胃功能紊乱,不是便秘就是腹泻。此期的《本草图经》中称:“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五代十国时南唐大学士张洎、北宋医学家董汲、科学家沈括等名人都相信小麦面粉有毒。

元代名医贾铭称,吃面粉中毒后不仅脱发,连眉毛也会掉光。

明代慎懋官在《花木考》中称:“小麦种来自西国寒温之地,中华人食之,率致风壅。小说载中麦毒,乃此也。昔达摩游震旦,见食面者惊曰,‘安得此杀人之物’。后见莱菔(萝卜的古称),曰,‘赖有此耳’。盖莱菔解面毒也。”

关于面粉中的毒从何而来,大致有两种意见:其一,与种植地相关:南方小麦有毒,北方小麦无毒。其二,加工方式致毒,磨面时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而用木杵加工的面粉就无毒。

古人还发明了不少“解毒”方式,除了前文提到的萝卜可以解面毒之外,还有如下“高招”--

风吹法:“寒食日以纸袋盛悬风处,数十年亦不坏,则热性皆去而无毒矣,入药尤良。”

喝面汤:“世人食面讫,往往继进面汤,云能解面毒。”

黑豆汁和面:明代学者高濂则称,“凡和面,用黑豆汁和之,再无面毒之害。”

不去皮:《唐本草》中说:“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

中原广泛种植小麦是在唐代,而面食的推广则在宋代,真正普及是到了明代。

小麦面食的可口性不仅大大改善,而且口感超越了其他粮食的面食,最终挤掉不可一世的粟,成为粮食作物的新霸主。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