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婷婷)5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当前我省经济运行情况,介绍解读全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稳经济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牢牢稳住经济大盘。
全省经济“势”仍向好
今年以来我省推出了“三个一批”“万人助万企”“四个拉动”等牵引性举措,4月份快速制定实施做好当前全省重点经济工作24条政策措施,打出一套扩投资、促消费、保主体、稳增长等政策组合拳,全省经济呈现出有序恢复、总体平稳的态势。
今年1~4月全省经济基本面稳中加固。农业好于预期,夏粮有望再获丰收。就业保持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9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39.1%。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21.8%。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全省实有市场主体877.2万户,同比增长8.8%,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我省选列省级重点项目1794个,总投资4.8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万亿元。其中,1~4月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7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7.2%,比去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
出台“1+1+N”工作体系
为了应对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印发了全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1+1+N”工作体系。
据介绍,“1+1+N”工作体系主要是探索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保障机制,以保生产经营、保物流畅通、保政策助力、保防疫安全“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为抓手,下足绣花功夫,精细精准快速落实“四保”措施,实现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宜,牢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第一个“1”,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是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保持经济正常运行机制的总体设计;第二个“1”,即《“四保”企业(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是“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总指引;“N”,即分行业(领域)疫情防控指南和“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保障办法,目前包括工业生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等5个领域,明确了不同行业和不同场景平时如何“防”、急时如何“保”的刚性要求和措施。同时,规定了“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的申报、遴选和管理办法等内容。
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体系
为保障突发疫情时,工业企业不停工、不停产,我省建立省级“白名单”制度。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鸣介绍,按照省政府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已成立“四保”工作专班,专项负责省级“白名单”企业保障服务工作。同时,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原则,建立“白名单”企业专人对接联系和服务保障机制,并纳入“万人助万企”包联工作体系,实行周调度制度,及时受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并协调解决。
目前,我省被列入工信部“白名单”企业共31家,主要为重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也发布了两批省级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工业企业共460家,已报工信部备案。按照省政府“白名单”企业要覆盖行业产值60%~70%的原则,结合河南省工业发展实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白名单”体系,基本实现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加快建设 1. 4万余个便民核酸采样屋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介绍说,在继续做好患者救治、疫苗接种、防控物资保障等常规工作经费保障的同时,近期重点加强两方面保障。
一是支持做好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采样屋建设方面,加快全省1.4万余个便民核酸采样屋建设,支持打造15分钟便民核酸检测“采样圈”,满足常态化核酸检测需求。在核酸检测费用方面,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费用由各级政府负担。
二是支持隔离点建设。指导各市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优先保障隔离点建设,省财政在分配政府专项债券、财政转移支出时予以支持。对经省认定的大型集中隔离点建设,经验收合格后,省财政按建筑成本的一定比例予以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