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辉
“真是没想到去年因洪涝灾害播种晚的小麦还会长得这么好,更没想到产量还会这么高,初步估算一亩地能打1300斤左右。”6月7日,卫辉市上乐村镇凡店村种粮大户王现柱看着已收获小麦脸上笑开了花。
去年7月下旬,卫辉市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市48万余亩农田积水,小麦的播种受到严重影响。
洪涝灾害让王现柱种植的63亩玉米颗粒无收。“受灾后,站在107国道向西看,就像一片‘海’,庄稼全淹完了,当时只想哭。9月底的时候,农田里还都是水,哪里想到还能播种。”王现柱说,正当他和乡亲们愁眉不展时,政府调来挖掘机,开挖排水沟,将田间积水排了出去,省、市、县派来了专家指导组和农技人员,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翻地放墒、选种拌种。
王现柱说:“去年小麦种上的时间比往年晚了20多天,当时想,明年的产量悬了,有个五六百斤就算可以了。”后来,随着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到位,王现柱对小麦产量的预期一点点增加。立春过后小麦苗情转好,王现柱想着每亩能打七八百斤,到了拔节期,他觉得能打1000斤,到了灌浆期感觉产量要超过1200斤。
“若不是从上到下农业农村部门、科技人员的跟踪服务,哪能有现在的好收成。”王现柱说。
“提醒各位农民朋友,从明日开始我市将连续三到四天高温,极易发生干热风危害,大家要积极预防……”王现柱展示他5月27日在微信中收到的科技人员发来的信息。像这样由农技人员组建的微信群在卫辉市每个村都有,群里除发送指导信息外,还定期开展线上培训。
“为了确保夏粮保产增产,我们尽力将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落细。”卫辉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刘广亮说,全市67名农技人员,每人包5个村,对全市342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不仅要将技术信息、麦田管理要点及时发送,还要在线下开展不间断巡视服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支着解决。
孙杏村镇南辛庄村村民李道贵经营着200亩家庭农场,去年发生洪涝灾害时,地里积水近一米深。如今,看着地头麦浪滚滚,李道贵站在地头感慨地说:“已经收了三分之一,平均亩产都在1500斤左右,这样的产量是多少年不遇的。”
“能夺得高产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农业技术指导到位。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给麦田总共浇了四次水,进行了两次‘一喷三防’。除技术服务外,政府还下发了各项救灾资金和补贴,这让种粮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李道贵说。
数据显示,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新乡市利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146亿元,全用于晚播小麦促弱苗转壮、防灾增产、一喷三防。
5月上旬,卫辉市农技人员对全市小麦进行测产预估,亩群体38.57万,穗粒数36.5粒,千粒重若按常年43克计算,平均亩产1029斤,全市50多万亩小麦预计总产量5.15亿斤。
农民从受害后的绝望到如今丰收的喜悦,在新乡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张东升看来,各级政府的大力保障、农技人员的悉心指导、广大农户精心管理都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