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麦照样高产土专家治虫有招多收一斤是一斤灾毁田变高产田丰收背后 是科技村民真心住游子想着回 孟津区朝阳镇让城里人羡慕红色古镇展新颜图片新闻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78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14

多收一斤是一斤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吴向辉

6月8日,在淇县西岗镇王庙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机收减损大比武在麦田中上演。10台收割机同时出发,随着机器轰鸣,一垄垄小麦被收割机卷进“肚中”,吐出已被打碎的麦秸秆和麦糠,片刻间田地上只剩下光秃秃的麦茬。

在比赛规定时间内,10名农机手完成了所有操作。裁判员框出一个个测评区域,在秸秆碎末中认真寻找隐藏其中的麦粒,装进袋中。这场比赛规则是,遗漏的麦粒最少,用时最短者胜出。看到裁判组的“收获”寥寥无几,有的测评区域只找到屈指可数的几粒麦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副处长魏涛对这场比赛的结果非常满意:“机收损失率都控制在2%以内。”

来自淇县本地的农机手冯飞飞拿到了二等奖。“除了要调试好机器,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作业外,还要根据麦子成熟度进行调整,要是麦子熟透了,收割时就要降低速度,调低拨禾轮转速,同时适当调整清选筛开度,这样就不容易掉籽。”冯飞飞虽然是名“90后”,但当“麦客”已经有十几年,对于机收减损,他有一套自己的经验。

“机收不仅讲究速度和效率,更要保证质量,不能跑粮漏粮,能多收一斤是一斤。”冯飞飞说。

过去机收损失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收割机装备比较落后,二是农机手操作水平低。“过去一亩地损失是几十斤,现在损失是十几斤甚至是几斤。”淇县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雷总结多年来机收减损的经验时说,“现在收割机越来越先进,我们合作社12台收割机都是一线品牌,另外,农机部门经常组织操作技能、机收减损技术等培训,农机手的‘武艺’也是越来越高。”

“今年政府对机收格外重视,麦收前就联系对接了作业农户,还能享受到优惠价供应的柴油,从端午节就开始收割了,一天能收200亩左右,过两天我们这里的麦收完就要到河北去收麦了,跨区作业证都办好了,作业的地方也联系好了,虽然疫情有点影响,但对接的早,干起来顺,收入不会比往年少。”冯飞飞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