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朝秦名芳于涛
红薯面饼、小麦面、玉米面、花生、黄豆、青菜,正当院、柴火灶、大铁锅,炉火通红。
6月7日下午五点多,林州市五龙镇泽下村村民刘利萍家里,十多个农家女热热闹闹地在做疙瘩汤,看到有人拍照,正拍红薯面饼的女村民把饼子举高了要“特写”,还吆喝着:“上抖音!上抖音!”
戴眼镜、穿黑裙子,眼神纯净,精致、斯文的刘夏被妈妈叫了过来,她是林州一中的高一学生,当日高考,高一学生放假,正好遇上大家吃大锅饭疙瘩汤,算有口福。
刘夏端了一碗疙瘩汤往家走,小心翼翼,还不时看看天空。
聊天的时候,她突然说:“可想让刘洋姐姐也吃一碗疙瘩汤!”
刘夏说的刘洋就是不久前“出差”到太空去的航天员,刘洋的祖籍是泽下村。14亿中国人能到太空“出差”的就那么几个,泽下村3500多口人都自豪到太空去了!
65岁的刘进喜是刘洋的本家叔叔,刘洋上次回乡探亲,他和刘洋还有合影。
“其实刘洋并没有在泽下村生活过,但她的根在这里啊!”刘进喜说,村里的大小人晚上出来乘凉,都会不由自主地看看天,好像大家都真的是千里眼能看到太空的刘洋一样。
做疙瘩汤的人都说:“刘洋是俺村的闺女,可好了,一说话就笑!”
登上村东的山俯瞰泽下村,四面都是山;盆地里,收割后的麦田里麦茬泛着银光,已经齐腰的春玉米郁郁葱葱,民居点缀其间,仿佛世外桃源。
泽下村本来在太行山上,因四面环山而成“泽”。
泽下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林栓说:“去年秋汛,泽下村相当大的地方变成了‘泽国’,低洼处的耕地都没能种上小麦,歇了一季;靠山的贫瘠地播上种了,收成还不错。”
刘进喜去年在岗地上种了6亩小麦:“产量还行,往年都是四五百斤,今年差不多七八百斤了。”
泽下村边有个“米贵泉”,村里谁都不希望这个泉眼出水,只要这个泉眼咕嘟咕嘟一冒水,完了,庄稼肯定歉收,米一定贵,“米贵”!
“去年我天天去看米贵泉,整整冒了40天水。”孙林栓说。他66岁了,总共见米贵泉冒过两次水,一次是1972年,一次是去年。
地势低洼的地方少收一季麦似乎对村民影响不大。
“不是多大个事,地年年不歇着,歇一季也中;再说了,岗地麦子产量高啊!”刘利萍说,今年一开春,歇了一季的地都种上了春玉米,底墒好,这玉米长得喜欢人!
“我们聚在一起做大锅饭疙瘩汤,一个是庆祝小麦丰收,另一个是庆祝玉米长势好;等我们的早玉米熟了,我们下林州去鹤壁卖棒子去,说不准还挣大钱呢!”刘利萍一说,大家都笑了,好像兜里都装上了“大钱”一样。
泽下村的房前屋后都干净整洁到让人意外,门口的木棍都打截的一般长,还用个笼子装起来;梯田的外沿一律都是规则或者不规则的石头砌成,无不体现“红旗渠”建造风格。
对于庆丰收来碗疙瘩汤这件事,孙林栓说:“一般来说,男人们都大度一些,女掌柜们往往会为一句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村党支部鼓励她们没事不闲谝,闲了做一次疙瘩汤、吃一次大锅饭,热热闹闹矛盾少。”
就这样,东家做一次、西家做一次,慢慢形成了规矩,吃饱了、笑完了、和谐了!
刘进喜没去吃疙瘩汤,他站在地里看着天说:“刘洋,你看到了吗?咱地里的秋庄稼长势好得很啊!”
于是网上有了个短视频: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