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医学鉴定为终身残疾的人,凭着执着与勤奋,不仅站了起来,富了起来,还带动了一大片……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张旭长文/图
7月21日,平顶山市湛河区河滨街道潘庄村一果蔬合作社内,乡亲们忙着分拣、装箱新采摘的油蟠桃,负责人张学周则忙着电话通知老主顾们上门取货。这是合作社今年成熟的第三批桃子,早在半个月前就被平顶山市民订购一空。
今年49岁、上过高中的张学周曾是低保户,凭着执着与勤奋,不仅靠种植果树成了致富能手,还给多家合作社做技术指导。
2006年,张学周在一建筑工地务工时,因支架倒塌导致双脚踝骨粉碎性骨折,医学鉴定为终身残疾。此后,他只能凭借轮椅出行,成了靠救济生活的低保户。
“虽然双腿不能行走了,但自己还年轻,不能当一辈子低保户,要找点事儿干。”张学周想。当年,技能培训进乡村,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学到不少果树种植技术。在专家指导下,他承包了10余亩土地,和父亲一起种植晚秋黄梨和软籽石榴。
双腿不能行走,张学周就坐在轮椅上为果树锄草、施肥。几乎每天夜晚,他都会拿着书本恶补种植知识,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点点地摸索果树管理知识。遇到钻研不透的问题,就打电话向专家请教,最频繁的时候,他一个月就打了上千分钟的电话。
到了追肥的时节,专家考虑到张学周家经济条件不好,劝他施用价格相对便宜的化肥。但是,张学周坚持施用有机肥。他说:“我经营果园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把它当成了自己下半生的事业,我要用品质去赢得顾客信任。”
“一亩果园,如果施用化肥,只需要3袋就够了,成本不到300元,但施有机肥至少得20袋,成本需要1000多元。”张学周的父亲张洪耀介绍,“因为学周坚持,每到施肥时我们都要找亲戚朋友借钱。”
三年过去了,在果园的窝棚里,堆起了上百本被翻得纸张发毛的专业书籍,梨树和石榴树上也果实累累。但张学周认为,果实结多了,营养就跟不上,品质就比较一般,他坚持每个枝条上不能超过3个果,其余的都要打掉。
果实成熟了,因品质好、口感好,到市场上售卖时,张学周总是第一个卖完。时间长了,很多顾客索要电话和地址,此后专门驱车到园子里购买。从2010年起,张学周家的水果总是被老顾客提前下单订购,基本不需要外出销售。
张学周在劳动时,经常能锻炼到脚部,2011年他已基本能够行走了。于是,他在果园里开辟了一块试验田,摸索着种植桃树新品种。到2017年时,他接连种植成功了水蜜蟠桃、油蟠桃等5个新品种。这些品种错时成熟,果实成熟期从6月一直到11月。同年,张学周又流转了30余亩土地,开始了规模种植的道路。
靠着执着与勤奋,张学周摆脱了贫困,成了致富明星,周边群众也纷纷前来向他请教果树种植技术。张学周总是来者不拒,无偿传经送宝,带动多户农民靠种植果树走上增收致富路。
“当初,如果我认为自己不行了,那么就永远没有站起来的可能。”张学周说,“既然挫折不可避免,就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认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下去,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