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小剑通讯员翁应峰
“这次与福来咨询签约,是浉河区茶产业发展和信阳毛尖品牌建设、推广的一件大事,我们将始终牢记‘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擦亮信阳毛尖品牌,致力于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7月28日,信阳市浉河区区长赵军华说。
7月22日,河南省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启动仪式暨品牌合作签约仪式举行。签约仪式上,北京福来品牌咨询策划机构与信阳市浉河区、临颍县、郏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河南农业品牌新标杆。
赵军华称,浉河区发展茶产业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浉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信阳革命老区视察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把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茶农的持续稳定增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区农民70%以上的收入来自茶叶。
二是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浉河区地处南北分界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产出的茶叶品质独特,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内含物丰富,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品质。目前,已经横向开发了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花茶、乌龙茶6大茶类,纵向研发出了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妆品等多款茶产品。
三是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浉河区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主产区和核心区,全区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企2000多家,茶叶总产量4.9万吨,涉茶综合产值95亿元,是全国第一大绿茶县区。
近年来,浉河区高度重视茶产业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已成功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9家,市级19家,文新、广义等公司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打造知名茶叶品牌15个,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76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先后获得了中国茶业百强县、“三茶”统筹先行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茶叶全产业链典型县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
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白茶大会”上,浉河区又成功荣获“2022白茶产业统筹发展先行县”称号,再揽一项国字号荣誉。
“虽然浉河区在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上有一定的自然基础和文化底蕴,但产业大而不强,品牌优而不名的发展瓶颈依然突出。”赵军华坦承。
如何打造河南农业品牌新标杆?“我们坚持以构建茶叶全产业链为抓手,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抓好‘七个一’。”赵军华说。
一是编好一个规划。编制《浉河区信阳毛尖“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组建了赵春江、刘仲华两位院士在内的15人专家团队,保证了规划的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打牢一个基础。实施“改良、提质、赋能”三大工程,推广“信阳10号”,改良茶叶品种;做好“三品一标”认证,提升茶叶质量;建设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构建可追溯体系。
三是拉长一个链条。由区委书记担任茶叶全产业链“链长”,以文新、祥云等38家茶企为主体,实施茶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出台中小茶企“升规纳统”扶持政策,坚持茶旅融合,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四是做优一个平台。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为载体,建设59.66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科技集聚区。规划建设687亩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三年内培育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级合作社3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以上。
五是创新一个服务。即探索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六个一”模式,打通金融资源配置“堵点”,开辟中小茶企融资绿色通道。
六是擦亮一个品牌。深化“信阳毛尖”公共品牌建设,加强个体品牌扶持建设力度,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培育更多驰名品牌,增强信阳毛尖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核心竞争力。
七是畅通一个渠道。优化产品供给,拓展消费渠道,发展直播经济。加强与中茶等央企合作,支持重点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信阳绿茶中欧班列”,扩大茶叶出口,巩固拓展中亚、南亚、非洲等地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加速信阳毛尖走向世界。
“下一步,区委、区政府将重点围绕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推进主导产业建链、加工流通延链、科技创新补链、园区集群壮链、融合发展优链,致力打造茶产业发展新高地。”赵军华表示,到2023年年底,茶产业产值达13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4万元,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让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