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沃野处处新创新机制干在一线阅享会助力青少年成长“四好四定”提升能力作风核查公益岗保障再就业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20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8-11

风吹沃野处处新

卫辉市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娄蒙李娟许庆胜文/图

八月的卫辉大地,瓜果飘香,生机勃勃,穿行于乡村,最深的感受便是“新”。

新在村庄:屋舍前后,错落有致,水泥道路,宽敞整洁;新在产业:产业大棚,鳞次栉比,田园增收,种养富民;新在观念:重拾信心,眼界开阔,巧干实干,日子红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大灾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样让农民群众收入可持续、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新使命下、新征程中、新起点上,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卫辉的面前。

这是一项实打实的硬任务。面对去年洪涝灾害、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卫辉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加快推进监测帮扶、灾后重建、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促进全面改进、全面提升、全面发展;以务实举措加快工作进度,以“韧劲”“狠劲”“拼劲”来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全局“一盘棋”,树好“风向标”,拿出了更多实绩实效。

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好消息,卫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意气风发、勇毅前行。

脱贫户琚春梅的丈夫任利华在厨房里干活

宽阔平坦乡村路

脱贫户李新福在大棚里摘黄瓜



兜底更牢

强化重建早干预政策稳定信心足

“现在的日子有盼头。”8月6日,城郊乡河园村脱贫户琚春梅回忆说,过去儿子得尿毒症、自己有类风湿,花的钱数不清。2016年,村干部、帮扶干部牵头联系,琚春梅享受到了医疗好政策,住院费用很少。“去年暴雨淹了家里,俺被纳入了监测户,是好政策给俺带来了好生活。”

得益于精准扶贫好政策,卫辉市脱贫人口、监测户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了消除洪涝灾害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影响,卫辉市在不断加快重建、加强帮扶、完善措施。”乡村振兴干部董玲玲感慨。

特大洪涝灾害过后,卫辉市紧紧围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扎实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3025户8932人被纳入监测对象,同时将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谋划实施项目69个,全面修复各乡镇因灾损毁扶贫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今年5月底全部完工。

“两不愁三保障”安定群众的心。“去年从安置点回来,屋漏了、墙坏了,多亏了政府!”孙杏村镇张武店村脱贫户杨希平家,屋顶修补到位,房内粉饰一新。如今在卫辉,洪水冲毁的村庄道路通了,农村饮水安全有了更有力的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快速恢复和有效改善。

不仅安居梦圆,脱贫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政策保障依旧给力:教育设施灾后重建项目竣工率95.25%,标准化卫生室灾后修复重建竣工率96.8%,12月底前将全部投入使用。

记者在卫辉乡村一线采访发现,脱贫群众的欢声笑语多了。“收入年年涨,生活节节

高,越过越舒心。”上乐村镇

脱贫户李会飞满脸笑容。

就业更多

争当持证工人争做创业主人

城郊乡纸坊村村民孟庆国今年40岁,回顾过去几年,他的生活就像一本“抗病日记”。“父亲因为癌症去世,现在妻子又意外患癌,我也得了慢性肾炎,压得人喘不过气。”孟庆国坦言。

“但能继续工作,全家就有希望。”孟庆国告诉记者,虽然之前看病花销大,但在去年成了村里的监测对象。“他两口子能干,现在都病了,村里得全力帮。”纸坊村党支部书记宋世轩说,多方协调,孟庆国继续在原来的耐火材料厂打工,社保缴纳不间断,干些轻松活儿。

孟庆国是个缩影。“灾后一年来,卫辉市在制定强化政策落实落细、开展针对性帮扶的同时,全面促进增收,帮助群众迅速融入社会生活,减轻灾后创伤。”卫辉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薛永鑫表示,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稳岗就业是关键。

--稳定就业。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已培训7653人,持证率达35.55%;采取线上线下招聘会、乡村发布就业信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等措施,提供1.15万个就业岗位;在现有390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基础上,拟新开发岗位550个,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10562人,占比49.85%。

--支撑创业。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加速向乡村流动,全力支持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创业,目前已发放创业培训生活费补贴115人、1.65万元,自主创业250人。

--壮大产业。2022年实施产业项目17个,带动9303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增收;抓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落实,为1931户发放小额信贷3874万元支持发展产业奔小康。

产业更强

产业持续提升收入稳定增加

灾后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补上了,卫辉脱贫地区乡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专心种黄瓜就行,再也不用花大力气跟动不动就坍塌的土墙较劲了。”8月5日上午10时,上乐村镇曲律村脱贫户李新福在自家承包的黄瓜大棚边说,因为位于蓄滞洪区,去年村里的10座蔬菜大棚被水泡坏,投资254万元完成升级改造后土墙变砖墙,添上了钢结构,村干部还自发在大棚后挖了排水渠。

此时的李新福已经忙活了6个小时,浑身被汗水浸湿,搬运沉甸甸成箱的黄瓜却依然起劲。“当然得好好干!暴雨之后家里领到了36000元的补偿金,参与村里的灾后重建和人居环境整治公益性岗位增收4000元,一个大棚一年能挣将近7万元!”李新福致富的信心和动力很足。

走进卫辉市悦农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阵阵桃香扑鼻而来。返乡创业青年、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刘克帅作为负责人,抱着“领着百姓把钱赚”的想法,将产业发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今年卫辉市桃树种植面积30000余亩,年产值达3亿余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张亮丽名片。

加大产业资金投入,2022年衔接资金产业占比71.26%;出台《卫辉市享受政策户发展特色产业奖补方案》,培育壮大世魁肉业、英杰食品、后河镇富民产业园、孙杏村镇农牧机械园等产业项目,带动56个村集体经济每村每年增收不低于6万元;鼓励引导农户发展果树、花椒、油菜等特色种植。

卫辉市通过大力培育产业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数据表明,2021年,卫辉市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13548.61元,工资性收入9811.49元;2022年预估人均纯收入16039.27元,较2021年增幅18.38%。

帮扶更实

三级联合拧成绳对口帮扶促发展

“帮扶需求”“村内航拍视频”“帮扶工作简报”……打开魏亮的电脑,与上乐村镇上乐三村相关的文件,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魏亮是河南中豫建投投资集团第一项目管理公司副总经理,6月底被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派驻到上乐三村进行定点帮扶,任工作队队长。“通过无人机、GPS等测量设备,我们对村里4000平方米的废弃坑塘进行了初步测量,做好了改造准备。”魏亮介绍,发挥公司优势,工作队率先规划设计了投资50万元以上的上乐三村中心坑塘改造方案,并计划帮助村集体筹建劳务公司,已有40多名村民报名加入。

卫辉市85支、新乡市115支、省派19支加1所“校地共建”院校……洪涝灾害发生后,在原有帮扶工作队的基础上,卫辉市、新乡市、河南省三级同时增派工作队,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校地帮扶、社会帮扶,加大对卫辉市各村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工作队坚持“211+N”帮扶模式,即着力突出产业就业“双业”带动,“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订N类针对性帮扶方案,提高帮扶实效。

“急需区域、物流产业、人居环境整治等方向的规划。”作为省派帮扶卫辉的唯一一所高校,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充分发挥所长,该学院组织部部长霍国义清晰仔细地列出多项卫辉市的需求,“都是前期调研所得,方案已经初具雏形。”

纵观卫辉各乡镇,三级工作队与村干部以灾后重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甩开膀子干,凝聚力战斗力“火速”增强;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爱为脱贫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党群关系更加紧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带动了整个卫辉农村的全面发展。

“其中形成的经验和做法,为今后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乡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董征元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胜之道”就在一个“持”字,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样,新乡市、卫辉市将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

>>新视点

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王东亮

去年的洪涝灾害,让卫辉成为无数人关注的焦点。人们被灾情震撼,也被抗洪救灾的场景感动。

转眼一年间,卫辉又带着问号出现在人们的关切中: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有没有人因灾返贫?灾后重建搞得如何?

这是一份唯有行动方能作答的赶考题。

必须点赞的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各项好政策支持,有社会各界相助,卫辉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越是困难越向前,交出了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这张答卷也让关心卫辉灾后重建的人们舒心地笑了。

因灾成为监测户,政府操着心帮助重拾信心,克服生活困难,增收致富;大棚等生产设施受损,干脆趁机改造升级;房倒了重建,路毁坏了再修……帮扶措施更精准,更有力,也更有效!

洪灾面前,卫辉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表现出团结一心、不畏艰险的可贵精神;洪灾过后,卫辉广大干部群众更是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书写出不负人民的时代篇章。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