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站式”业务“云办理”稻香四溢好景丰残疾人“兜”幸福37.16亿元补贴我省种粮农民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漯河场所码监管App上线累计资助老区大学生5380多名帮助261名学子顺利求学12年发放助学金36.5万元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42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13

残疾人“兜”幸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王侠段宝生

“大涛娶上媳妇啦!”

2012年12月,濮阳县庆祖镇大桑树村,残疾人沈志涛娶回90后青海女孩措毛,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赶来贺喜、祝福。

谁料,2013年3月,刚怀孕的措毛被医生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必须尽快流产,并治疗心脏病,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好不容易成了家,媳妇又生病,这日子可咋过?当时全村人都为俺捏把汗。”9月6日,三间主房,一间偏房,沈志涛在花香四溢的新家里细数往事。

两个姐姐、两个弟弟,1982年出生的沈志涛备受宠爱。一岁半时,他突发高烧,15天不退,几经辗转来到安阳医院,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他的双腿已萎缩,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

只能爬着走,不愿被人嘲笑的沈志涛没有上学。

“我是残疾,但不是残废!我要用双手和头脑活出精彩人生。”

倔强的沈志涛没有认命。7岁自学弟弟的课本,用字典学写字,10岁跟着收音机学沟通,12岁给广播电台写信,为姐姐生日点歌。15岁到村口给村民修鞋。

16岁,他到镇政府办理了一级肢体残疾的残疾证,照相免费,时任大桑树村党支部书记刘富志给他交了10块钱办证费。

2002年5月,沈志涛终于鼓起勇气到郑州学无线电维修,他带上修鞋攒的300多块钱、残疾证,趴在地上,用手拿着脚,一点一点爬向濮阳县汽车站……

到了郑州市中华技校无线电维修报名处,老师了解到他没上过学,没有招收他。

沈志涛不甘心,徘徊在郑州市街头。

2003年6月16日,在郑州市紫荆山公园门口,温州草编艺人魏晓峰摆地摊儿卖的草编制品凤凰、螳螂等让沈志涛爱不释手。魏晓峰收留并教会了沈志涛草编手艺。“我是拿命去学习草编的,一天学3个花样,三个月后,一天能挣一百多元。”

2004年7月,沈志涛第五次报名郑州市中华技校家电维修,技校老师被沈志涛的诚心感动,半价录取了他。

一年以后,他在结业考试中以第五名成绩毕业。

毕业后,沈志涛应聘到一家电子厂,因为久坐,腰椎严重变形,无法长期伏案工作的他,2006年开始到杭州卖草编。

2012年10月,在杭州经朋友介绍,沈志涛遇见了青海三级肢体残疾的“袖珍人”措毛。共同的语言,让刚认识50天的两人闪婚了。

“刚结婚,媳妇、母亲就接连生病,是政府及时挽救了我们这个小家庭。”沈志涛说,“十年来,遇到好的优惠政策,村镇干部第一时间为俺争取,遇到急难,干部立即伸手救助。”

“2014年5月,毛毛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心脏手术,住院花费7.7万元,报销后实际花了2万多元。县残联资助2000多元,镇政府临时救助了5000元。”

“2018年,镇干部甘俊京、张兴利帮俺家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3万元,盖了60平方米的三间房子,县农发行驻村第一书记许继永帮俺申请了厨房改建,盖了一间偏房。”

2020年1月,省里出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庆祖镇民政所所长李俊杰马上为沈志涛的孩子申报办理,几经奔波,2021年1月,沈志涛的一儿一女享受上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待遇。

“从2008年每月100元提高到现在每月1000多元,从我身上,就能看到政府给残疾人的补贴每年都在增长。”沈志涛说,他家该享受的优惠政策都享受到了,每月10日前,补贴准时打到残疾人惠民惠农“一卡通”上。

现在,沈志涛每月享受特困供养补贴1050元;措毛每月享受农村低保210元,2016年1月开始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月60元,每月电费补贴5.6元;两个孩子享受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一人一月1050元。全家每月可领到3425.6元。

“去年母亲临终前,去看了我的新房,我问她还有什么心愿,母亲说,‘没有了,现在你有自己的家了,都是政府的恩,要时刻感谢政府’。”9月6日,沈志涛说。

“没有政府,就没有我这个小家,我要全力去拉一把跟我一样的残疾人,让他们不再自闭、流浪,学会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减轻政府和残疾人家庭负担。”沈志涛“奔跑”在带领残疾人自立自强的路上。

2014年,妻子康复后,沈志涛在网上成立了“一点爱公益”(QQ群号:221058679)。“我在群里发布消息,只要有残疾人朋友愿意来学草编、手工串珠等手艺,我都乐意免费教,管吃住。”

几年来,沈志涛免费教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六百个残疾人。2016年,他获得第四届“濮阳县十大好人”荣誉称号。

“虽然失去行走能力,但我绝不停止前进。”沈志涛说,“20年前我离家出走赌一把,前10年学技术、娶媳妇;后10年,政府兜稳了俺的幸福家庭,未来,我想带着残友们办个拖把厂,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再拼一把!”

濮阳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刘世民说,濮阳市依托民生保障大数据平台,建起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系统,对残疾人的救助、补贴工作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通过乡、村两级主动申请和系统自动识别,完善了自下而上申报审核和自上而下监督提醒相结合的双向工作机制,确保了每一名符合政策的残疾人都能及时得到救助和保障。

在濮阳市,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36129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4004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对5063名残疾人实施临时救助。全市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5482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4555人。

在河南省,千千万万个农村困难残疾人,在全省民政部门的积极救助下,在一系列就业创业措施的引领下,正一步步摆脱疾病困难,“兜”牢幸福生活,活出底气与尊严,在实现个人价值、助推乡村振兴的路上发光发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