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河南经验图片新闻科技和农业的融合是“头雁”成功的法宝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 2021年度河南省美丽牧场揭晓全省农业法治建设暨“放管服” 改革专题培训班举行夯实制度基础促进依法行政锤炼“带头人”队伍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广麦播技术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基础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47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20

科技和农业的融合是“头雁”成功的法宝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头雁”多是“科技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在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头雁”们的事业发展中得到了普遍的验证。在我们研究的“头雁”案例中,几乎所有成功的“头雁”都是十足的“科技控”。

这里面有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或高中毕业,甚至更低的文化水平,一直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也有外出打工,小有成就,返乡创业,重返农业一线的返乡创业者;有刚刚大学毕业,即选择投身农业的高学历“新农人”“农二代”,也有在城里事业有成,有相当财富积累,投资农业的“农业企业家”。这些成功的“头雁”,不论他们“来路”如何,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喜欢科技,喜欢把科技和自己经营的产业相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他们从科技中寻找破解生产经营难题的方法,他们从科技中发现乡村产业发展的机会,他们从科技中获得超越同行的竞争优势,也在与科技的融合中增长了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发展和带领乡亲致富的本领。

他们喜欢和科技人员打交道,喜欢向专家们请教,不断增强科技素养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本领。他们中的多数人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学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经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土专家”“村子里的科学家”。他们不仅依靠自己的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务农致富,而且还运用自己的技术,带动当地的村民发展种植、养殖,走上致富路。

“相信科技的力量”

这是“头雁”们的共同体会。不久前获得“小浪底”商标授权、来自原阳县的万亩富硒水稻种植大户张杰,一张口就把新乡市农科院的专家挂在嘴上,一边把一张张专家们在稻田里考察指导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还不停地介绍“黄金晴”、“粒粒香”水稻品种如何好,大米如何好吃,说得大家都能闻到米香了。最后,他说:“这些专家就是厉害,种出的稻子,产的米就是香!不服不行!”

同样获得“小浪底”品牌授权、来自濮阳的“沼稻鳅”专利持有人刘会卷,一边展示他的“沼稻鳅”专利证书,一边夸赞着指导他的天津市农科院专家,那种发自心底的对科学家的佩服,溢于言表。正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刘会卷掌握了沼稻鳅混种混养的模式,保证了稻米质量,形成了竞争优势,以优质优价,站稳了市场。

这些对农业科技痴迷的“头雁”,正是由于他们从对科学家成果的应用中得到了价值,尝到了甜头,才让他们对科技的力量坚信不疑。“相信科技能生金!”这是“头雁”们的共同信念。

“无科技,不农业”

这是本人在郑大“头雁”课堂以及在和“头雁”们交流时,新近产生的一个概念。和“头雁”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对接专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小规模的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在寻找好的果蔬品种和新的种养模式;土地流转的大户,农机服务的大咖,则对好的水肥一体化装备和智能化耕播机械、先进收割机械、智能采摘机械抱有巨大的兴趣。种子专家、气象专家、植保专家、微肥专家、养殖专家、大数据与智慧农业专家,都深受欢迎。从学员们课堂上专注的神情和下课了还围着老师问个不停的样子,都让人为这些学员们感动。“头雁”课堂,课前课后,大家对科技问题,无论是否和自己经营的产业有直接关联,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人一种无科技不农业的强烈印象。“头雁”们对科技的追逐,对科技的拥抱,充分体现了“头雁”们在农业科技应用中的引领作用,让我们对农业现代化充满信心。

来自获嘉县、给米老头和益海嘉里供货的小麦种植户韩海松,在郑大的“头雁”培训课堂上听了中国农科院专家的课,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威力,课后向班主任老师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对接一下中国农科院的种子专家,看能否找到一种新的专用麦种。他直言:“客户现在提出一种新的原料需求,以提升消费者的口感体验。如果我能把这种特种麦种找到了,我在所有同类供货商中就是最好的。”经过和中国农科院的种子专家联系,10天后,韩海松需要的特种小麦种就到货了。他高兴地发来信息:“老师,特种小麦原种搞到了,明年几百亩小麦的订单也签了。科学家们真厉害,他们什么宝贝都有啊!”

科技与农业的融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在我们对乡村产业的观察中,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农业中科技含量在迅速增加,科技力量正在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力量,农业经营中的科技含量已经成为乡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乡村产业价值的重要体现。无科技不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说,“无科技没价值”。“没有点科技含量,就不要搞农业了!”来自郏县的“头雁”学员刘红伟很果断地说。

新时代的乡村产业振兴,一定要走科技与农业的融合之路。“头雁”也应该是带领和带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典范。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头雁”拥抱农业科技,一定会带动更多农民和“新农人”使用新的农业科技,进而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

“头雁”培育能给“新农人”什么样的教育和帮助?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创新尝试?如何培养一批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助力乡村产业兴旺?本报特邀郑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学敏与你交流。

交流邮箱:zzusxm@126.com

交流微信:19937405150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