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9岁的小伟(化名)无意中摸到自己的脖子里长了一个“枣”,吞咽时这颗“枣”还会上下活动。小伟的妈妈知道情况后惊讶、担心之余,赶紧带他来到郑大二附院南阳路院区(郑州大学眼耳鼻喉医院)耳鼻喉科,找到了该科主任郑振宇。
郑振宇仔细触诊后,细心给小伟的家人做了讲解,并安排小伟住院做了切除手术。术后小伟很快痊愈出院。病理报告证实,这个“枣”其实是甲状舌管囊肿。
郑振宇解释说,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发育性囊肿,是儿童颈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在7岁之前发现,少数因无感染或增大缓慢直至成年后才被发现。
甲状舌管囊肿起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完全退化的甲状腺舌管或上皮。在甲状腺形成的过程中,甲状腺始基从咽前方移向颈部,以后逐渐下降形成甲状腺舌导管,胚胎8~10周时导管逐渐萎缩消失,起始部只留一小凹,即舌盲孔,远端形成甲状腺。如果甲状舌管不消失,残存的上皮分泌物聚集,即形成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有时可偏向一侧。
甲状舌管囊肿多呈圆形,生长缓慢,通常情况下都没有临床症状。囊肿质软,边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位于舌骨下方的囊肿,在囊肿与舌骨体之间有时可触及坚韧的条索状物,囊肿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上下移动。
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囊肿及瘘管同舌骨体密切相关,手术时囊肿、舌骨中1/3及舌骨后与舌盲孔之间的组织要一并切除,以最大限度减少复发。
(本报记者郭培远通讯
员冯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