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豪杰
“三秋”大忙,截至10月8日,全省秋作物收获面积10012万亩,其中花生收获1786万亩。作为全国花生第一种植大县,正阳县常年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
正阳县种植大户胡中波迎来了花生丰收季,“今年花生产量高、品质优。”10月9日,胡中波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花生高产,秘密在哪儿?胡中波说:“种好花生,用好肥料是关键!”
花生能固氮但也需平衡施肥
“花生本身自带微型氮肥工厂。”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资环所副所长张翔研究员介绍说,空气中含有80%的氮,和一般植物不同,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可以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把空气中丰富的分子态氮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
张翔解释说,花生的固氮作用,不仅能够营养自己,还能培肥地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花生的施肥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花生固氮,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张翔说,首先,盛花期形成大量的根瘤,其营养来源于花生,钼元素对根瘤形成至关重要,钼元素的缺乏会大大降低固氮能力;其次,根瘤固定的氮不能满足盛花期后花生对氮的需求,形成固氮能力强的根瘤,需要氮、磷、钾、钙、镁、硫、锌等多种营养元素。“所以,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间既不能少了氮肥,也不能缺了各种中微量元素。”
固氮之外,多种营养元素平衡施用,才能达到花生高产、优质的目的。按照专家的指导,胡中波这些年逐渐掌握了施肥诀窍,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土壤是关键围绕核心找突破
影响花生高产优质的因素有哪些?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偏施氮磷钾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不重视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没有把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和高效施肥有机结合,是目前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
为此,专家团队根据我省不同地区、不同茬口、不同土壤类型,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因土施肥、平衡施肥的理念,并为各地量身定做了施肥“套餐”,减少了25%的施氮量、20%的施磷量、50%的施钾量,节省肥料的同时,种植效果良好。
“花生常年连作问题不容小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减产。”张翔说,花生常年连作易造成土壤氮、磷营养元素过剩,中微量元素缺乏,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失衡,花生根际微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土壤中养分利用率低,不利于花生的生长。
研究表明,连作3年的花生田可能造成减产25%以上。针对花生连作的一系列问题,专家团队采用优化氮磷钾配比,科学施用中微量营养元素,并创造性地利用聚环氧琥珀酸(钾)作为土壤改良剂,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化肥减少施用20%时,花生增产9.7%~24.1%。
施肥新技术带来花生种植巨变
抓住土壤肥料这个核心,通过多年攻关,2021年,专家团队以“起垄+因土减肥+种肥分层同播技术”和“土壤障碍消减+减氮磷增钙补微协同调控技术”为核心的“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消减与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既能减肥,又能养地,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让花生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
“种植的时候就大开眼界,种子肥料不在一个面儿上。”胡中波说,采用专家团队研发的专用机械,实现了种肥分层同播。
张翔介绍说,肥料深施8~10厘米,种子浅播3~5厘米,通过条状施肥,施肥带上播种,种子与肥料的垂直距离在3~7厘米,达到了一播全苗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双重目的,实现了花生起垄-播种-施肥的一体化和轻简化,精准量化了花生播种量和施肥量,提高了肥料在花生整个生长发育期的空间有效性。“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减肥技术也有改变:在高、中肥力水平的黏土区,采用断崖式减肥技术,在砂土和壤土区,采用渐进式减施技术。”张翔强调。
花生施肥新技术效果如何?除了种植户的直观体验,研究数据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花生起垄+因土减肥+种肥分层同播技术”应用后,随着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养分利用率提高10%,花生增产20.7%~28.9%;
“花生土壤障碍消减+减氮磷增钙补微协同调控技术”应用后,花生增产9.7%~24.1%,花生籽粒钙、锌、钼含量均提高50%以上,籽粒蛋白质、粗脂肪、油酸亚油酸比值更高;
通过土壤障碍消减技术、减肥增效技术的推广和土壤改良剂的应用,花生连作土壤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因土壤连作障碍引起的土传病害发生的频数和程度降低,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节肥效果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