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范亚康刘禾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西峡县双河托养中心,院里院外笑声不断,老人们有的在一起聊天,有的在棋牌室打牌下棋,有的在院里扭秧歌,有的坐在太阳底下闭目养神……好一幅安逸的乡村养老画卷。
72岁老人郭玉栓回忆起托养前的日子记忆深刻:“我以前住的是两间瓦房,因为驼背严重,再加上亲人离得远没法照顾,日子过得很艰难。”2020年,西峡建成集中托养中心,本对托养中心抵触的他现在住得不想走。“在这儿我住上了空调房,一周护工给洗2次澡,第一次吃上了生日蛋糕,医生上门看病,还有舍友、棋友、戏友,没承想到老了过上了这做梦一般的好日子。”郭玉栓说。
老有所养不仅是家家关注的家事,也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国之大事。长期以来,西峡县着力破解乡村老年人“谁来养”“怎么养”的问题,让乡村老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全面提升乡村养老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密织养老保障体系。西峡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政府兜底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全面推动,多元供给,搭建起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格局。该县累计投资2.85亿元,建成公办养老服务机构75家,其中县级托养中心1家、社会福利中心1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家、敬老院16家、乡镇卫生机构治疗康复中心16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3家、村级幸福大院25家,鼓励引导民办养老服务机构27家。全县养老床位6342张,达到每千人73张,形成了县级托养中心、镇级敬老院和医疗康养机构、村居幸福大院、社会养老机构补充兜底的四级保障体系。在居家养老中,严格按照“一有两同四保障”(即有管护能力的人员照料,与照料人饮食相同、居住相同,供养人员保暖、保医、保四季有换洗衣服、保必需日常开支)要求进行分散托管,并实行动态化管理。截至目前,西峡县集中供养2551人,3037人通过亲情寄养等形式进行分散托管,实现了就近养老、就医养老、普惠养老等多种形态共同发展。
精管细护,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西峡县在人员、设施、服务等方面“精雕细琢”,让老人们住得下、稳得住、能享福。在人员配备方面,按照失能1∶1.5、半失能1∶4、自理1∶10的比例配备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以公益岗形式,优先安置困难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工资待遇按照县乡财政7∶3比例给予发放。执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岗内监督,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积极引进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软硬件设施方面,高标准、严监管、全保障,制定了严格的食堂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卫生保健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监控、烟感、呼叫、健身、康养、娱乐等系统齐备,确保托养对象有房住、有养护、医疗康复有保障。在供养服务上,突出人性化、差异化,针对老人身体情况实施菜谱式餐饮,无障碍通行设施全覆盖,日常清洁、康养医疗实施专业服务,让入住老人干干净净、健健康康。
多元参与,共建老年友好城市。西峡县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闲置的公共资源,按照养老机构建设标准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公建民营”“公办民营”等方式内引外连,鼓励支持社会养老机构承接养老运营服务,引导医养一体化发展,加强品牌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运营,满足农村老人的大众化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重阳文化之乡的优势,常态化开展爱老孝老敬老评选活动,在全县形成人人敬老爱老护老的良好风尚。
在健全服务功能,精准管理服务的同时,全县各级托养中心纷纷组织有技能的托养老人建立卫生班、饲养班、蔬菜种植班、工艺品班、技能技术班等活动小组,开展种菜养殖、自助理发、互助卫生等活动,让老有所养,更老有所乐。
“我们持续聚焦特殊养老群体,聚焦群众养老关切,兜底线、保基本、强普惠,不断拓展养老服务载体,织密养老服务网络,高标准提升养老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新时代高品质农村养老服务新格局。”西峡县县长马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