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映红振兴路图片新闻邓州市专家蹲地头儿支招保丰收鲁山县赵村镇东坪村冬闲人不懒羊肚菌种植忙说暖心话办暖心事当暖心人小小暖心卡为民解难题冬送温暖沁人心淮滨县统一发放社保卡增强员工获得感方城县招商引资硕果丰项目建设势如虹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02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2-27

嵩县城关镇

丹参映红振兴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许金安吕小伟赵明辰

12月24日,冬日暖阳,站在嵩县城关镇叶岭村千亩丹参种植基地观景台俯瞰,千米之外的“坡改梯”一派壮观,群众正在种植丹参,山坡上银白色的“太空舱”让人眼前一亮,观光道上自行车骑手缓缓通过,远处黛瓦白墙、错落有致的民居在竹林间依稀可见,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村。距县城10分钟车程,3个自然村267户1060余人,耕地2500亩。地势连绵起伏,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靠天吃饭,增收门路不多。

2021年1月,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董广聚的上任,让村子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44岁的董广聚,出校门便在社会上闯荡,从事过水泥制品、运输业、塑料化工等,见多识广。

山坡地,田薄土贫,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上任后,他主导成立了民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筹资40万元,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1070余亩土地,于去年10月底高标准打造了“千亩丹参种植基地”。

近年,嵩县坚持“四个融合”,积极引导乡贤返乡创业,多元发展激活乡村经济,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探索了“‘林、药、烟、牧、菌、桑蚕’+旅游”发展模式。当地的政策是,对1000亩以上的丹参基地,整合资金6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基金。运营过程中,对种植效果好、带动作用明显、经过验收认定合格的,再给每亩500元以上的产业奖补资金。

“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动农村土地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精准对接‘三变’改革和乡村运营等工作,提高农民和村集体收益,叶岭走对了路。”嵩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柯楠说。

叶岭村的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是法人代表,从村干部和老党员、群众代表中选取了8名行家里手负责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四三二一”“叶岭模式”:合作社“继续发展资金”占比40%、流转土地群众分红占比30%、村级集体经济占比20%、管理人员工作补助占比10%。

据了解,丹参种上一年半后即可采收,“2年生”品质更好。按目前市场价,叶岭丹参预计每亩净利润4050元,1000多亩总利润约405万元,预计村集体经济增收43万余元。

“通过土地流转,我承包了20亩丹参,算着比种粮食一亩地多挣2300多块钱,加上在基地务工,一年能赚七八万元,这比干啥都强!”种植户叶建明对眼下的生活很满意。

董广聚介绍说,群众通过“租金+薪金+股金”“三金”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预计每人每亩丹参两年可收入4050元。

经过一年多的打造,如今丹参种植基地,路、水、电、公厕等各种设施配套到位,并成为游客打卡地,婚纱摄影、骑行者络绎不绝。

游客多了,叶岭趁势而上,今年4月,引进了丹参蜂蜜项目;8月初,新上了露营、“太空舱”项目,9月、10月分别建设了民宿康养中心、丹参切片加工车间。

小丹参大能量。通过土地流转、产业运营,实现了多方受益,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三金”叠加,盘活了土地、规避了风险、保障了效益。

“叶岭模式”让城关镇有了打造2万亩,集中药材种植、露营基地、中药材康养等于一体的丹参产业带的计划。10月份开始,城关镇在叶岭村周边北园、朱村、孟村等5个村实施“坡改梯”项目种植丹参,让董广聚带领本村种植能手帮带指导,“边改边种”,目前发展近7000亩。

“叶岭今年采收的5000多斤丹参蜜都被游客买走,等明年6个村子8000亩丹参‘起来’,花海效果会更好,游客会更多!”嵩县副县长、城关镇党委书记张宏业对乡村游有了信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