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立许金安江辉王勇
“2022年,建成各类村经济组织1.1万个、村自治组织2.9万个,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占比86%;‘乡贤链+产业链’初步实现互动互促,带动30余万脱贫人口人均年增收4567.9元,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约15928元,较2021年增加了10.3%……”
透过数字看变化。1月3日,洛阳“两会”期间,谈到乡村振兴,洛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红艺用一组组翔实的数据给出了答案。
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是洛阳的“三项重点工作”。
赵红艺说,近年来,洛阳把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坚守防止返贫“一条底线”,突出“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五个抓手”,强化党的领导“一项保障”),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制订方案、成立专班、建立机制,坚持分级分类、试点先行、压茬推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赵红艺介绍,截至2022年年底,洛阳1.48万户5.05万监测对象帮扶措施实现全覆盖,行政村“三清两建”全面完成,清收集体资金资产超41亿元,刑事拘留853人,化解矛盾6.2万起。
2022年,洛阳新增返乡创业乡贤1.5万人,领办企业实体1.4万个,带动就业30.2万人;乡村运营创建“达标村”1351个、“示范村”308个、“精品村”73个;集镇建设38个试点集镇完工项目211个、总投资125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产权交易平台,完成交易4.23亿元,网上土地流转交易9.35万亩。
赵红艺说,2022年8月以来,洛阳以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牛羊产业发展、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为重点,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目前,洛阳1415个行政村已建成供排水一体化工程,1798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全市牛饲养量45万头,嵩县、洛宁等6个县区入围河南省养牛大县;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412万亩,所有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3有”标准。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对于2023年工作,赵红艺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洛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坚持五个‘围绕’,做到五个‘持续发力’,引领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围绕有效衔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发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抓好常态化监测和帮扶,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始终动态清零,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围绕增加收入,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45万亩、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加快调整种养结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头、170万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盘活乡村资源,打造高端民宿品牌。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围绕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工作,在推动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所有行政村农村供排水一体化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达到85%,集中供水达90%以上;都市核心区、环都市区实现“达标村”全覆盖,南部生态发展区达到三分之二;全力推进449个集镇建设项目建设。
围绕“三清两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拓展提升和“五星”支部创建,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上持续发力。新创建“三星”及以上支部1000个左右,具备“7+N”功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达到966个,“三清两建”实现动态清零,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围绕质效提升,在完善工作机制上持续发力。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完善乡村振兴年度考核办法,坚持好“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观摩、年度总结”机制,落实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台账化、责任制“三化一制”管理,提升“三农”干部工作本领,用奋斗创造奇迹,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贡献更多“三农”力量,努力把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