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广军通讯员王娅培杨晓燕)“这是罂粟壳,又叫‘御米壳’,俗称‘米壳’,它含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那可汀等生物碱类物质,是制作毒品的原材料,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1月3日,在禹州市一峰城市广场入口,禁毒民警和志愿者向群众详细讲解识毒、禁毒相关知识。
临近春节,各农贸市场、超市的年货琳琅满目,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拒毒、防毒意识,禁绝毒品原植物在辖区内种植和流通,从源头上禁绝毒品,禹州市禁毒办组织民警和志愿者走上街头,在人流量大的路段开展禁毒宣传“赶大集”活动。
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讲解禁毒知识、现场解答疑问等形式,向过往群众介绍罂粟的具体特征以及种植罂粟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并结合涉毒典型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禁毒防毒工作。同时,禁毒民警还深入各商户进行全面排查,严查非法售卖罂粟壳及其种子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群众欢度双节营造平安祥和的社会氛围。
现场群众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性,提高了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一定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