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保乡村 留乡愁春管正当时 传技手把手南阳 摘星守星促振兴百万元丰收奖聚力鼓劲图片新闻新春聚“才”“职”为你来“春风”送岗暖民心图片新闻设立企业贷款 风险补偿资金池提标提速打造产业强市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2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1-31

济源王小保

保乡村 留乡愁

关键字:乡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黄红立

近日,记者来到太行山深处济源邵原镇黄背角村,所见所闻倍感温暖。

黄背角村因为生长盖房用的“黄背草”得名,是“济源西北角最后一个村”,村民一抬脚就能进入山西地界。

“外看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房夜无灯,荒地杂草生。”三年前,“空心”是黄背角村最贴切的写照。户籍39户157人,但平时常住人口只有20多人。

王毛任,今年53岁,在济源市区做化工加工厂生意。

“村里都是依山而建的土坯房,前些年房顶都是黄背草,后来换成了瓦。由于交通不便,贫穷所致,渐渐成为空心村。”王毛任说,“我也是外出打工,后创业,在市区买房定居。”

2020年,驻村第一书记王小保找到王毛任,做工作让他回村做“农家乐”、做民宿,他一口回绝。

后来,王毛任多次回村,亲眼看到村里的变化。“我心动啦!似乎看到了黄背角村的未来!”王毛任说,在王小保的指导下,他投资近30万元把破旧的土坯房改造成了民宿。

记者在王毛任的民宿看到,房子依旧古朴,但现代化的厨房、厕所和住室让人耳目一新。

王毛任说,现在,村里路灯亮了,吃上了自来水,集体有钱了,常住人口也回流啦,现在有17户43人。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王小保!”王毛任说。

王小保,今年49岁,既是济源市文旅集团派驻到黄背角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一头扎深山

用行动换来“心交心”

2020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济源示范区在全省首创对乡镇1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派驻了第一书记,文旅集团五龙口景区售票处负责人王小保就是其中之一。

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济源文旅集团帮扶黄背角村,更有深意。

“2020年3月刚到村子时,比我想象得还要差。”王小保说,村里到处是牛粪、羊屎蛋;村委会里蜘蛛织网墙漏风,办公室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

“就咱村这条件,派谁来都不行……”60岁的村民侯红专记得,起初村民们对王小保都不看好,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来镀金的”。

“因为我是外人,狗见了都追着咬。”王小保调侃道,当时村里没有路灯,到处一片漆黑。夜间入户走访结束后,回宿舍的途中经常遇到数条大狗拦路,让人心惊肉跳。

“信任危机”是摆在王小保面前的大难题,但有着11年从军经历的他,不信困难会难倒人,王小保一头扎进群众堆里,开始实实在在干事。

村里留守老人多,王小保就经常去“串门”,陪他们烧火做饭、拉家常,遇到村民有困难,他马上帮忙解决:哪家水管漏了,他第一个出现;哪家收庄稼缺人手,他不用招呼去当帮工;哪家老人要买东西、取快递,他的“顺风车”正好派上用场……

特别是2021年特大水灾,他带领群众外迁4次,吃住在一起,共克难关。最长一次时间长达53天,王小保和群众的心融在了一起。

“修理工”“庄稼汉”“快递员”……样样都能的“百变书记”成了群众眼里的贴心人,他用行动换来心交心,成了群众的依靠。

一肩挑三担

强组织换来“人心齐”

黄背角群众没一个眼神不好的。

2020年年底,村“两委”换届时,黄背角全体村民先后推举王小保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驻村第一书记被村民先后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济源示范区是第一个,在河南省也没有先例,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非常慎重,多次考察听取群众意见和镇党委评价,一致认为:王小保能胜任!”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驻村办原负责人,现济源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党涛说。

一人兼三职,责任重了,工作却不好干,有人劝他知难而退。一向待人温和的他恼了:“群众需要我,组织信任我,这个时候我咋能撂挑子!”

要解决“空心村”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建强组织,凝聚人心。

2020年,济源市文旅集团投资6万余元修缮的村委会大院建成,党员会议室、特色党建墙、办公设施全部到位,村委会大院改为党群服务中心。

有了阵地,还得建好班子。黄背角村村干部只有3个人,平时村务琐碎,任务繁重。王小保说:“只要咱仨拧成一股绳,还怕发挥不出30个人的力量?”很快,“铁三角”的威力就发挥出来:2020年以来,村里装上了24盏太阳能路灯,修建了100米防洪水渠,更换了400米饮水管道,还为村民免费领办代办了上百个事项,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开展党群连心工程,为群众切实解决问题。村里的应急小分队也成立起来,实现了村民全覆盖。

发展了两名预备党员、一名积极分子,大家干劲儿十足,更多后续人才正在全力储备,成为黄背角“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汛期,这支队伍可帮了大忙:有监控水情的,有转移村民的,有烧火做饭的,有安抚群众的,还有抢收庄稼、看牛放羊的……人心齐了,再大的风浪也不怕。

村庄日新月异,群众大有干劲。养殖、蜂蜜、核桃、大枣、药材……大家互相帮衬着,啥挣钱干啥,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村庄也热闹了起来。

一手绘蓝图

留乡愁换来“实心路”

如今,“空心村”不仅人心不空,还走出了“实心路”。

2020年以来,黄背角村成功争取到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鉴于村子位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区,产业发展受限,王小保和村“两委”班子一合计,暂时把“本钱”放到邵原投资公司,等有产业项目时,再取出来投资。“每年光分红也有4万元。”如今,黄背角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账面上已有17.8万元“家底”……

这两年,黄背角的土蜂蜜,通过济源市文旅集团的销售平台“飞”向山外,销售收益已有13万余元(含村民分红)。

但王小保并不满足,他把目光投向了他的老本行乡村旅游。

黄背角紧邻小沟背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为其发展农家乐提供了良好基础。王小保算过一笔账,农家乐一天接待一桌客人,就能收入200多元,还能进一步拓宽村里农产品的销路。

王毛仁就是被王小保的魄力所吸引回村创业做旅游的第一人。

疫情过后,乡村旅游肯定会迎来爆发式发展。王小保说,黄背角村必须抓住机遇,利用原生态村的优势,保住乡村,留住乡愁,先把“旅游饭”吃起来,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谈起驻村后的变化,王小保说:“刚来驻村的时候是工作,一周五天四晚,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就很满意了,现在不一样了,有时候抽空回趟家,晚上睡觉前总感觉空落落的,一直惦着村里的事,只要一回来,心里就踏实啦!”

记者在王小保的住室看到,房间整理有序,厨房用品一应俱全,最显眼的是两大塑料瓶萝卜咸菜,已经吃了半瓶……

“黄背角村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保住生态村落不被破坏,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村里人记住乡愁,回得了家,进得了门。”王小保说。

王小保的愿望能实现!

其一,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在派驻第一书记的时候“早有深意”,让文旅集团帮扶有生态优势的黄背角村,选派退伍军人出身的王小保到黄背角,除了保乡村、留乡愁,更深层次的规划就是再造乡村旅游景点。

其二,记者所见:郑州的客商有意投资民宿,已经在洽谈;村民郭双林养殖了20多头牛,养蜜蜂100多箱;村民杨红雷养羊,刚刚卖了20多万元,还有150多只。

76岁的老党员李宗岐说:“每天看到村委广场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觉得俺村有希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