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如今,乡村体育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补齐体育强国建设短板、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阵地。”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说。
裴春亮表示,当前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布局不均衡、种类单一,“重建轻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管护资金投入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去年,裴寨村在丰富室外体育健身器材的基础上,又新建一座多功能室内体育馆,让村民们在闲暇之时,有了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锻炼健身的好去处。
裴春亮建议,一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不断提升体育健身设施在乡村的覆盖率。以行政村为对象,以村级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村屯,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二是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扩大公共体育设施覆盖面,打造群众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充分利用村(社区)边角地、闲置房等,多建设一些乒乓球、跳操、全民健身路径等所需场地小、花费资金少的晨晚练健身点。三是挖掘特色体育资源,加快培养乡村体育人才队伍。为每个村至少培养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一支懂体育健身、组织能力强的体育乡土人才工作队伍,充分挖掘和推广当地特色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体育项目,搞好特色文体活动的传承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