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特刊·小满节气来由别具韵味的小满农谚古诗词里看小满小满养生“三四五”小满至话麦秋小满不盈小满物候趣味盎然的小满习俗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9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19

小满至话麦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程磊磊

古人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前两候大家很容易理解,唯有第三候常常让人产生误解。小麦是夏收的作物,缘何与秋天产生了联系?这就要先从“秋”字说起。

秋,在上古时期指的是禾苗的成熟。《说文解字》曰:“秋,禾谷孰也。从禾。”段注:其时万物皆老,而莫贵於禾谷,故从禾。言禾复言谷者,晐百谷也。顾名思义,“麦秋”是指麦子成熟。《周书·苏绰传》:“麦秋在野,蚕停於室。”便是此意。

其实,小满的第三候原写的是小暑至,后来《金史志》改为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如《月令》中说:“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还有一种说法,节气三候多指物候,而小暑至与物候不相符,而麦秋更能体现小满节气的物候表征,以麦秋至改之更为贴切。

《礼记·月令》上说:孟夏之月,靡草死,麦秋至。古人是这样解释的:“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东汉蔡邕《月令章句》也云:“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由此,“麦秋”一词便引申为初夏之意,指代季节。北宋寇准有《夏日》诗云:“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即用此意。

麦秋在古代还有一层意思,指的是麦间的虫子。明代李梦阳《空同子·物理篇》:“环庆无麦秋,大梁无萤,无寒蝉。”清代沉涛《瑟榭丛谈》卷下:“以麦秋为虫名,甚奇。《五杂俎》:‘今俗指麦间小虫为麦秋’。”

麦秋是一个极其文雅的词,它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活色生香,常常展现出唯美的文学意象。如苏轼的“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戴叔伦的“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就连隋炀帝杨广也曾作诗云:“黄梅雨细麦秋轻,枫叶萧萧江水平。”这些诗句皆描绘出了初夏唯美的原野风光,读之,让人心旷神怡,对麦秋之美充满无限向往。

而我最喜欢的一首描写麦秋的诗,是唐代萧颖士的《山庄月夜作》:“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蚕罢里闾晏,麦秋田野喧。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尊。陇瓜香早熟,庭果落初繁。更惬野人意,农谈朝竟昏。”诗人描绘了一幅初夏黄昏时分的乡村美景图。初夏乡村的黄昏,鸡犬相闻。蚕事丰收的人们,开始摆宴庆祝。田野间,麦子已熟,天已黄昏,人们还在辛勤劳作,但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庭园的瓜果也到了可以采摘的季节,散发出浓浓的甜香。闲下来的人们,则坐在淡淡的月光下,喝着酒,品着茶,望着远处热闹的农田,谈桑麻,话古今,惬意非常。

麦秋之时,夏日田园,正迎来最美最壮丽的成熟和收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