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高标准种粮有底气图片新闻流转土地  “规模”种稻“小芝麻”结出科创“大成果”水产礼盒年销售额百万元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11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06

芝麻育种“领军人”张海洋

“小芝麻”结出科创“大成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杨青

“不管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张老师忙碌的身影,他常常忙得忘记吃午饭……”5月30日,谈起张海洋,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满是敬佩。

张海洋是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从事芝麻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工作已有30多年。他带领团队围绕国家粮油供给安全重大需求,潜心开展芝麻重要性状遗传解析、优异种质创制等研究工作,是芝麻育种的“领军人”。

“在芝麻研究上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原始性创新和育种技术的突破。”为此,张海洋主持完成了芝麻基因组计划,绘制出染色体级别的芝麻栽培种和6个野生种基因组精细图;发掘出与芝麻重要性状相关的主效QTL/基因位点138个,发现优异基因群13个,克隆出花序有限、短节密蒴、抗落粒、抗枯萎病等关键功能基因24个,为芝麻遗传育种学科快速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大家都知道芝麻是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国是世界芝麻生产与科研强国。在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低温房间里,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芝麻种质资源8530份,占全球芝麻种质资源的四成,这便是张海洋团队的芝麻种质宝库。

立足核心技术创新,张海洋团队率先解决了芝麻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败育的难题,突破了愈伤组织分化与植株再生技术瓶颈,创建了远缘杂交、化学诱变、遗传转化、基因编辑等优异种质创制技术体系。创制出花序有限、短节密蒴、抗落粒、高油酸等一批育种上急需的突破性优异新种质,创建了芝麻复合杂交与分子标记选择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抗病耐渍、优质专用、适于机收等育种材料匮乏和育种技术落后的问题,使我国芝麻遗传育种整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数十年如一日,张海洋带领团队深耕芝麻研究领域,攻坚克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研究。

张海洋带领团队系统开展了全国芝麻品种布局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创建,提出亩产200公斤以上芝麻高产理论,建立了黄淮产区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和高效生产技术规程,显著提升了我国芝麻生产技术水平和产能,也为世界芝麻高产栽培提供了典范。

围绕芝麻生产上对机收品种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品种植株高大、成熟时落粒等问题,张海洋带领团队通过远缘杂交和化学诱变等创制出短节密蒴、抗落粒新种质,培育出我国首批短节矮秆、抗落粒、宜机收芝麻新品种豫芝NS610、豫芝ND837,蒴果成熟干燥后不落粒,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芝麻品种“易倒伏”“一熟就炸”“一碰就落”、不适于机收的技术难题,这也是世界芝麻产业技术的重大突破,从此开辟了全球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新纪元。

平日里,张海洋不仅重视科学研究,而且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关注“三农”问题,当好政府和百姓的农业科技参谋。他牵头组建了一支覆盖12个主产省、学科齐全的芝麻产业技术研发队伍;积极参加国家以及主产省芝麻生产发展计划制定与实施,组织开展了现场观摩、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工作。每年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他都带领课题组的同事们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农业技术讲座,走村串户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田,并建立大量高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他积极参与特困地区扶贫工作,在秦巴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等特困地区建立芝麻高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发展优质高产芝麻生产,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为了让中国芝麻走向世界,张海洋还带领大家组建了国际芝麻产业联合体,先后与美国、印度等23个芝麻主产国和消费国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在苏丹等非洲国家开展了芝麻生产技术输出,选育出适于非洲种植的芝麻新品种,为我国芝麻原料安全供给、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